看過資料……
知道今日發的錢,在往後三到六個月,將會一各種稅收方式重新流入戶部,內府,夏大川對於額外福利這一塊,已經不想過去那般強硬。
可以的話,他也希望透過這種手段,刺激武朝市場,強化武朝內部的錢貨流通。
畢竟看似只是左手倒右手,可背後實實在在多出的工坊,商隊,養活的百姓也是的真的。
先富國,再富民?
先富民,再富國?
歷來都有學說,大儒站與兩邊進行討論,明朝的做法就是典型先富國再富民,反之宋朝就是富民再富國。
有著兩種成熟版本答案,考慮到武朝的現實情況,武朝最終沒有選擇宋朝,沒辦法誰讓宋朝就在武朝身邊,就算不經案牘司,武朝朝堂都看的很清楚,先富民後富國的弊端,故此立國三百年來,武朝走的都是同明朝一樣的路線。
結果嗎?
很顯然武朝走進了死衚衕裡,越是強調富國,國越窮,民更窮。
方程的出現,提供了一條新路,朝堂保障基礎,市場交給民間,透過政策去刺激輔助,本質上這是一條富民之路,不同在於主動權握在朝堂上。
可眼下人心……
夏大川著實有些擔心,畢竟真要讓官員,形成了每隔四個月就會有一筆加餉的認知,往後戶部還要不要做事。
發出去的錢,是能透過各種渠道流回來,但這流的週期是越來越長,更關鍵是每次加餉多多少少都比長一輪多吧。
另外就是那些年輕人的消費,中年人,老人身上有負擔,心思也沉穩,只要要將錢帶回家,存起來,可那些年輕人呢,那真是一個比一個大手大腳。
過去沒錢的時,他們花著父母的錢,多多少少還要考慮影響。
如今花自己錢,那是真的一點把控都沒有,不少孩子月中前到手,月底就花光了,這樣夏大川非常不安。
茶室飄向,方程看著夏大川說完,當即給老頭續上一杯熱茶,“這情況其實很正常,我們武人不都是這樣,熱情,好喝,口袋裡有錢了,話頂上來錢花就花了,大不了日後吃別的人,就沒一個小家子氣的人。”
“話是如此,可我依舊擔心,長此以往下去,市場或許因此得到了刺激,可人心也亂了,要是萬一,某一輪錢沒發下去,那亂子就大了……”夏大川抿了一口茶。
他也有年輕的時候,什麼規矩,什麼存錢,遇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頓飯吃個七八兩都是有的,大不了沒錢了自己苦一點。
理解,卻無法認可。
“說到底,夏老你所擔心,就是讓人產生不勞而獲的感覺,而不是發錢本身!”方程一針見血。
聞言,夏大川點了點頭,“如今錢來的太容易,短時間好似沒改變什麼,可從年輕人身上,我卻看到了往後,雖然那個往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回到,但老夫既然做了這張位置,那老夫就得將不好的影響掐死在幼苗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