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考成法!”
“考成法?”
“明朝的京察制度,想來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吧?”
考成法這個時代還沒有,不過京察還是出現了,由明朝開國皇帝訂立,每十年一輪由吏部負責,算是太祖給士族用來制衡勳貴的一門大殺器,奈何明朝士族太廢,別說制衡勳貴了,其本身地位都快被海商顛覆了。
可不管怎麼說,京察的制度至少是好的。
“你的意思,參照京察考核官員,明朝藉此剔除慵官,貪官,昏官,我們則藉此確定加餉?”
方程點了點頭,“方向是這個方向,不過具體細則還要規定,明朝建立京察的制度出發點是好,可說到底老朱終究是一凡人,他肯定沒有想到,其留下約束士大夫的京察制度,在其死後變成了士大夫手中的一把刀,更沒想到提刀上洛計程車大夫,竟然那麼不堪,直接將京察制掃進了垃圾堆!”
“因此在制定制度的時候,除開嚴謹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未來,每輪的加餉,我們當從賞的角度,轉變成對某一特定時間端內,對認真做事者的認可,從而刺激他們做事積極性,增強他們自主能力。”
“至於你所擔心的金額問題,我們也可以化出一條紅線,例如戶部季度財稅的百分之三,或者百分之四,控制好上限,配合制度多做多得,少做燒得,做好有賞,做差有罰,讓不確定的預期變成可預計的未來,如此一來兩難自解!”
眼下戶部遇到的問題,是發錢可以,但無法給出絕對的預期,同時也需要全面考量稅收情況。
發出錢真要一輪一輪往上走,戶部自己都扛不住,畢竟官員的錢只能往上容易,往下難。
一開始沒有也就算了,可有了之後,誰還願意過苦日子。
“同時,對於商稅也可以區別,腳店二十取一,酒樓二十取一,名樓也是二十取一,這正常嗎?”
“這明顯不正常!”
“腳店賺的說到底是辛苦錢,服務了是底層百姓,看似毛利率很高,有個三四成,可轉化成現銀才多少?二十稅一取得不是純利,二十售價,到最後人也堪堪夠活,要我說腳店交錢就行,多少可以無所謂,三十稅一為最佳!”
聞言,夏大川笑道,“你確定這不是在為自己說話?”
說笑歸說笑,可現實好像還真是這樣。
方程撇了撇嘴,”靠戶部吃飯的,不可能去腳店,無論是身份還是環境,官吏都不會走進腳店,反倒是酒樓,名樓,想來老頭手上有對應的報表,看一眼就明白了!”
“這段時間,酒樓,名樓賺得的確厲害,每月都能收上來八九千兩,這還僅僅只是本身,算上食材入城,廚子他們的人頭稅,方方面面合起來接近一萬五千兩,而在此之前這個數字只有九千兩!”
武朝一切與軍功繫結,有軍功就有一切,沒軍功最好老老實實的,免得成為人的軍功。
配一百年來戶部的作風,不說人人都不敢逃稅吧,至少明面上賺得多都都不敢,這不僅有戶部稅目盯著,更有案牘司的盯著。
在武朝什麼都可以開玩笑,唯軍功,稅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