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四十九章 玄武

“三月陽生,節氣最重,穀雨前後,種瓜點豆……”

“蔡老師這本《鵝嶺三十年風物考》,滿滿就是一本農事指導書啊!”寧向東合上書本,自語道。

自入春以來,白日也發睏倦,寧向東的枕邊催眠讀物,也變成了蔡義和的手寫筆記,在反覆翻閱了幾遍種茶篇章後,又激發了對蔡義和苦居山中數十年的好奇心,索性把整本手記都通讀了一遍。

“茶,發源自南方,喜酸性土壤,日照充足為宜……”

日照條件,鵝嶺山區大部地區都能夠滿足,只是對於土壤,就無力回了。誰都知道,整個金陽省,無論山地丘陵還是河道沖積平原,所有的土壤結構全都是鹽鹼地為主,概莫如是。

既然都是鹽鹼地,那蔡義和在城隍廟後山種植成活的茶樹,莫非不怕鹽鹼,還是那裡是酸性土壤?

對於後者,寧向東覺得不太可能,一場雨下去,就把土壤的成分混合到一起了,所以水土、水土,從來都是密不可分。

看來有必要讓山根再進城的時候,帶點土過來化驗一下。

可到哪個部門化驗呢?最大的可能是農科院或者林業研究所吧?

正在胡思亂想著,傳呼響起,寧向東一看資訊,連忙把電話回過去。

“耕老,好久沒見了,您找我?”

自從春節後傢俱展廳順利開張,一切走上正軌,寧向東把蔡義和的筆記拿回家研究,一個多月都沒有跟大師聯絡過了。

“向東,茶樹種植學習的怎麼樣了?”耕夫知道那本筆記裡,他最關心的也就是種茶那一段。

“都能背下來了,但是付諸實踐還是沒有把握,最麻煩的是土壤問題,”寧向東出癥結後,也不客氣,直接問耕夫:“您老在市裡位置超然,能不能幫我聯絡聯絡農科院或者林業所的人,我想了解一下鵝關村周圍的土壤成分。”

“你這件事情要先放一放嘍,眼下還有一件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最好現在就來我這裡一趟。”

耕夫身邊無事,寧向東聽他完後,心裡微微有點緊張,放下電話便趕過去。

“什麼事啊?”一見到耕夫,寧向東就開口問道。

“你在鵝關是不是有個朋友擅長雕刻?”

“對啊,您見過他,叫二楞。”這就是重要的事?寧向東心裡納悶。

“嗯,二楞,那我想起來了,這傢伙找我要過字,”耕夫點點頭,道:“山裡人難得有這種愛好,怪不得還懂雕刻。”

“要字的那個叫二蛋。”

“怎麼都是這麼怪的名字?”

“名啊,也叫賤名,據是為了好養活,他們戶口本上的名字跟這個不一樣。”

“賤名我知道,我是這些名都太像了,二二的。”

“您老還沒什麼重要的事呢……”寧向東岔開話,再下去不定往哪偏。

人越老就越,自己老了恐怕也這麼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