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提一提醒,淼淼這才想起昨天是春分節氣,哈薩克的納吾肉孜節,就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春分時節。
“春分雨腳落聲微”,哈薩克族的“納吾肉孜”一詞來自波斯語,意為“春雨日”,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迎接春天來臨的節日,是他們生活生產中最重要的節日。
現在也叫迎春節、開春節,納吾肉孜節的日期是固定的,是每年我國農曆節氣的“春分”時節,在過“納吾肉孜節”時需要熬製一種七種原料熬製的粥,叫納吾肉孜粥。
因這次病毒疫情影響,道路封閉、客運停運、居家隔離、大巴扎(大集市)暫時未營業。
疫情影響著過納吾肉孜節的人們,許多大米、小麥、大麥、葡萄乾等原料都沒來得及買,就開始匆匆轉場,於是大家也都變通了節日的飲食習慣。
在2020年的草原民族的納吾肉孜節,過節的人們因疫情影響,將喝納吾肉孜粥的傳統美食,改為吃手抓羊肉了,哈力克老人一家請客人們吃手抓羊肉。
上層的所有羊只在巴哈提的驅趕下,下了車廂,成群結隊的羊群發出咩咩的叫聲,散漫得在牧道邊上吃草。
一位騎黑色駿馬的哈薩克族青年,走到羊群尾部,甩著長辮子,空中發出一聲清脆的“啪”,他騎著高頭大馬,開始將羊群往東邊的牧道上趕去。
先走下來的一千多隻羊沿著牧道行進,在牧人的驅趕下,羊只急促的腳步聲和三位牧民此起彼伏的口哨、清脆的馬鞭子聲,朝東邊走去,形成了一道特有的風景。
巴哈提、葉爾波力等人又站在車廂外側的凸出地方,一手抓著車廂擋板,一手拿著木棍或馬鞭子, 繼續驅趕車廂下層的羊只。
驅趕完羊後,葉爾波力仰著臉看著車廂,裡面沒有壓死或壓傷的羊只,車廂裡溢滿了羊糞和刺鼻的尿騷味。
葉爾波力高興得對著韓城道謝,因為這一路上竟然沒有一隻擠傷、壓死羊只的現象,實在是太難得了。
剩下的羊只跟隨著第一批羊只隊伍後面,在葉爾波力隨意驅趕下,慢悠悠跟上了前面的那批羊群,2000多隻羊浩浩蕩蕩在牧民的驅趕下,沿著牧道朝春夏草場的羊圈趕去。
看著2000多隻羊被自己的牧人朋友慢悠悠朝東方趕去,葉爾波力總算鬆口氣。
幾個人走到小溪邊洗手,清涼的溪水在初春時還是帶著寒意。
葉爾波力熱情邀請淼淼等人,到他家春夏牧場的居住點走去。
葉爾波力告訴對牧民生活一知半解的淼淼,牧民轉場是給牲畜提供優質牧草,保證牲畜成長和數量的增加,同時也是為了最佳化牲畜品種。
葉爾波力高興得說:“現在太方便了,以前騎著馬趕著羊轉場要十天左右,現在機械化轉場幾個小時就到了。”
“哎,韓師傅,今年11月份我轉場回養殖小區,還用你的大貨車哦,你的車亞麻牌子,你的人也亞麻攢勁。”葉爾波力扭過頭來,跟韓城約定下次深秋的機械轉場。
韓城爽快應允:“莫問題,麻大沒有(沒事兒),我隨叫隨到,哎,葉爾波力,你給你的牧民朋友講一下哈,以後都用我的大車給你們拉羊啥,到時候,我價格便宜一點,保證不會出現壓死羊只的現象哈。”
葉爾波力也脆聲應答:“好的,麻大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