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無論是盧象升還是當年的毛文龍,可沒有程世傑這麼耀眼的戰績,自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起兵造反以來,誰斬首四千餘級?
只有程世傑這麼獨一份,別看海州大捷是建奴千里送人頭,白送給了程世傑一個大功勞,可問題是,除了孫元化、徐光啟少數幾個人知道真相,誰也不知道。
程世傑擺擺手道:“那個咱們開始吧!”
隸書于振海城的五十個屯田百戶所,男女老少一萬多人,分別撲向各自百戶所負責的田地。
耕牛在前面拉著曲轅犁,小心翼翼的犁過去,只犁一次就露出了大大小小的紅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防止挖紅薯的傢伙掄著鋤頭亂挖一氣,把紅薯給挖爛了。
犁開泥土之後,負責挖紅薯的屯田軍戶便掄起鋤頭,加倍小心的挖下去,把紅薯連根一起挖出來,後面自然有人會把紅薯撿起籮筐裡。
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每挖出一棵,都會引起一陣驚歎:“我的天,好大,好多啊!沒挖幾棵就有一筐了!”
慢慢的,就沒有人再叫了,都麻木了,前面的掄著鋤頭猛挖,後面的猛撿,一個個籮筐飛快的裝滿,然後挑到大道上裝上車,就有人喊著號子揮動鞭子,將這一筐筐紅薯給運回田頭,臨時的稱重地。
範永鬥拿著一個紅薯,這顆紅薯足足有三四斤:“這玩意能吃?”
“當然可以吃了!”
程世傑知道在場的眾人,有些人確實是不太瞭解紅薯,他早就有準備。
隨著幾十輛四輪餐車開過來,上面下來一群寧海軍的炊事兵,開始收拾紅薯。
有的將紅薯削掉皮,清洗以後,下鍋與粥一起煮。
有的紅薯連泥也不洗,直接放在火上烤。
有的紅薯則是被切成紅薯條,放進油裡炸,炸薯條。
有的紅薯做成了紅薯點心。
有的紅薯則被做成了紅薯餅,地瓜丸、紅薯片、紅薯小饅頭、紅薯酥、紅薯發麵餅,拔絲紅薯、酥脆紅薯等等,足足四十多種紅薯製品。
看著程世傑早有準備,眾官員和商賈也想看看程世傑要搞什麼鬼。
寧海軍將士很快在田邊搭建了一座巨大的帳篷,並且將從車上卸下來的桌椅放在帳篷裡,這頂巨大的帳篷並不是牛皮製成的,而是旅順造船廠的附屬工廠,生產出來的帆布,可以防水,結實,耐磨,最為關鍵的是,成本遠遠比牛皮帳篷更加便宜。
程世傑怎麼會放棄眼前這個遼南商品推廣會呢?
這種巨大的帆布,被十幾根巨大的工字鋼支撐起來,很快就形成了一座帳篷,鋪上羊毛地毯,然後擺上桌子。
等忙完這些事情,最先做好的則是油炸紅薯條,撒上一點遼南特產的碘鹽,或者是白砂糖,齊活。
程世傑自然只需要陪著孫元化、陳子龍、朱萬年等幾名巡撫、知府級別的官員,至於知州、縣令,自己找地方坐吧。
程世傑指著陸續端上桌垃圾食品經典代表作薯條道:“孫大人,朱大人,陳先生、宋先生(宋應星),來嚐嚐這個!”
孫元化拿起筷子,夾起一塊不到兩寸長薯條,還沒有開始吃,紅薯獨有的甜膩香氣就撲鼻而來,他輕輕塞進嘴裡,他的眼睛瞬間就亮了起來:“甚是美味!”
朱萬年等人也迫不急待地拿筷子夾起紅薯條。
在這個時候,又有陸續做好的紅薯餅,紅薯片、紅薯糖水、紅薯糕等陸續端上來,親口吃過紅薯的人其實也不少,可是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紅薯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做法。
大家越吃越是吃驚,特別是那些商賈,這麼好吃的東西,沒有理由是傳播不開的,如果不是價格特別貴的話,肯定會風靡大明。
四十多道紅薯菜餚或者點心。
等所有人嘗試一遍,基本上也飽了。
程世傑起身做了最後的總結髮言:“這叫紅薯,也叫番薯,原產自美洲大陸,適應性強,喜溫暖多光而不耐霜凍,抗旱耐鹼,適種於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士,是一種易於保收的農作物,如果廣泛種植,大明將不再有糧食危機!”
孫元化最關心的是產量問道:“此物產量幾何?”
這也是在場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兩三千斤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