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的秧苗都是寶貝,這些秧苗割了可以餵豬,餵牛,也可以餵馬,一點兒也不能浪費,至於麥田,雖然遼南的麥子長勢不錯,看著沉沉甸甸的麥穗非常喜人,可問題是,他們這些官員的幕僚,已經做過計算。
這些麥子最多有兩三石也就是四五百斤畝產量,至於那些大豆田,也算過了,最多隻有兩石左右,也就是三百多斤。雖然比山東的單位畝產要高,可問題是,高的不多,還在他們的理解之內。
他們倒要看看程世傑如何變出畝產過千斤,多達十幾二十石的糧食。
有的幕僚已經認出了程世傑種了大量的番薯,可問題是現在大明人對於番薯的種植技術產東成熟,大明的農民是因為種植傳統的稻穀、麥豆等農作物養成的習慣,也養成的慣性思維。
他們還是按照種麥的模式來種植紅薯,可這樣以來,紅薯會秧苗瘋長,紅薯卻不怎麼長,在最初傳入大明的紅薯,產量其實並不高。
現在幾乎所有山東官員都準備看程世傑的笑話,當然,如果程世傑只是原來的寧海軍總兵官,他們還敢出言嘲笑一番。
只不過,即墨縣令劉學敏口不擇言官員對程世傑不敬,遼南軍民可不管著他,在劉學敏下榻客棧,夥計在打掃衛生的時候,一不小心打翻了劉學敏的夜壺,並且那些尿液還灑在劉學敏的靴子上,和褲腿上。
他能怎麼辦?
痛罵不長眼的夥計一番,又踹了幾腳,夥計離開後,掌櫃的賞了這名捱打的夥計五兩銀子。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劉學敏的倒黴事不斷,他吃魚的時候,會吃到魚鉤,吃羊肉的時候,被辣椒辣得滿頭直冒冷汗,坐車出行,車軸斷了,摔得狗吃泥。
經過化糞池,一名聾啞的老農扛著扁擔迎面而來,有人喊這名老農,老農一轉身,將劉學敏打進化糞池。
劉學敏被人用鉤子撈出來以後,一番清洗,得了風寒,胳膊上還被鉤出了幾道口子,請來的郎中,直接說:“這需要截肢……”
就連傻子也知道,劉學敏被人針對了。
還有人不信邪,說程世傑辦女子學堂,結果,幾名婆子追打這名官員,硬說官員偷看她們洗澡……
看著四五名虎背熊腰的壯婦,誰看她們洗澡?
不怕辣眼睛?
這名官員有苦難言,捱罵還就算了,出行的時候,被人直接潑了一身糞,關鍵是,那個正在口若懸河……
這畫面老刺激了。
程世傑沒有抵達振海城的馬橋鎮,大家只能等著。
人群中,不僅僅有徽州商人,還有遼南新貴範永鬥。
當兩千匹鐵蹄送到遼南,程世傑就與範永鬥稱兄道弟,直言,從今往後,來寧海軍總兵府,不用通傳。
當然,範永鬥也不當真,那不僅僅是程世傑的府邸,還是寧海軍的節堂,走錯一步路,殺了他也沒有地方喊冤。
終於,主角乘坐著四輪馬車姍姍來遲。
“拜見經略大人!”
別看程世傑是武官出身,而經略安撫使也是主管軍事的官職,可問題是這卻是文官,甚至級別比孫元化這個巡撫還要高。
程世傑看著烏央烏央一大片官員,咳嗽一聲道:“怎麼還沒有開始收紅薯?”
“這不是在等經略大人嗎?”
孫元化倒沒有因為程世傑的官職高而不好意思,身在官場,這其實是正常現象,就像盧象升,崇禎二年自籌軍餉,帶著上萬民夫北上勤王。
然後,崇禎三年,直接坐了火箭,先升為遷山東布政使右參政,整飭大名兵備道,管轄大名、廣平、順德三府,這是山東省的二把手。
只不過頂著山東右參政,乾的卻是北直隸的活。
崇禎四年則山東按察使,這就成了三司之一的按察使,也就是成了高官高官,兩年之內,完成了三級跳。
這可是一般官員一輩子難以到達的高度,至於武官升級的速度,也是光速,毛文龍從守備也越級升級,成為左都督官居一品,掌平遼將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