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那些大地主的地,都是哪來的?
那都是災荒年景從百姓手裡巧取豪奪來的!
糧價,就是百姓們的命!
救糧價,就是救老百姓們的命!
很久很久以後……
老百姓們才知道,有個人為了救他們的命,舍下自個兒的安穩日子,去京城硬剛三萬禁軍,一刀殺空了半座朝堂!
……
楊戈自打那日從紫微宮出來,就再未踏出西廠衙門一步。
他知道,衙門外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他。
他也知道,這城裡有許多人不歡迎他。
他希望這些人能全神貫注的去做事。
所以他不出門去給這些人添堵……
方恪和南宮飛鷹每日守著他,不斷將他的親筆信透過繡衣衛和西廠的資訊渠道傳出去。
趙鴻也日日都來,一邊陪著他扯淡,一邊明裡暗裡的給他彙報朝廷平抑糧價的進度,以及重組禁軍的進度。
所謂的重組禁軍,準確的說應當是重組上直二十六衛,將拱衛京師的重任移交給熙平帝組建的京師三大營。
這是個大工程,就算一定要做,也應該溫水煮青蛙、徐徐圖之,否則極容易引起兵變。
但這回趙鴻也是下了大決心,愣是扯著楊戈的虎皮,快刀斬亂麻的扣押二十六衛所有千戶級以上的將令,再強行將二十六衛十餘萬兵馬肢解零碎成了千百個百戶所,分批調往各省各府駐軍。
都肢解成百戶所了,只要是踏出了京畿之地,就再也別想亂起來……
說來弔詭,就連趙鴻自己,在將二十六衛禁軍大半兵力打發出京城之後,心頭都踏實多了。
其實三大營那十五萬兵馬,也算不得精銳,雖說這十五萬兵馬都是從各地衛所抽調而來的悍勇強健之士,但畢竟才組建不到一年光景,將兵之間的磨合期都還未過,又未經歷戰火淬鍊,能精銳到哪裡去?
可架不住二十六衛禁軍實在是太爛了,軍中結黨成風、貪腐成風、吃空餉嚴重,賬面上是二十多萬人馬,但實際上或許連十五萬都不到,其中還有大批走路都顫顫巍巍的白髮老卒和甲冑都扛不動的年弱新丁……朝廷指望這十五萬拱衛京師,這十五萬兵馬只怕還指望京師拱衛他們呢!
這一波,屬於是全靠同行襯托!
除了趙鴻之外,王江陵隔三差五也來,一邊陪著楊戈聊起各種朝政,一邊明裡暗裡的希望楊戈繼續鼎力支援新政。
對於這個人,楊戈的心緒是複雜的。
新政上馬至今,也四載有餘了。
楊戈對這個人,也算是看得比較明白。
一方面,這個人的確是個能人,出於他之手的新政,的確是切在了朝廷弊病的要害上,若能執行徹底,說不得真能帶領大魏走到一個新的高度上。
另一方面,這個人也的確是個有救世濟民之心的仁人君子,他所制定推行的那些新政,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國家和百姓,叛了他所在的階級……
只是這個人的性情……太剛直了些、手腕也差點些。
熙平帝趙曙信重他,將朝政託付與他,結果熙平帝愣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被滿朝文武抱團整死,他卻還渾然不知!
昭德帝趙鴻也信重他,上位後依舊大力支援他的新政,結果他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文武百官抬高糧價卻束手無策!
別說什麼監察百官乃是內廷三司的職責,內閣首輔位極人臣,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