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唐初群星薈萃的風雲時代,李密,無疑是這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身為中原第一義軍瓦崗軍的領袖,天下英雄公推的反隋盟主,李密率領瓦崗軍,南征北戰,威震中原。曾以三十萬瓦崗軍,兵臨東都洛陽,令天下群雄震服,那是何等的叱吒風雲,氣吞萬里如虎之氣概。
似乎所有人都認為,李密是一位能夠成就帝王大業,且有實力的蓋世英雄。然而,事情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最終成就帝業的,卻是唐高祖李淵,而李密卻只能做一個悲情英雄。關於李密的失敗,除了種種因素,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那就是——時運!李密的悲劇,敗就敗在了時運上。
到了大業十三年(617年,李密的事業,便進入了一段“瓶頸期”。這一時期,李密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軍事成就。洛口一戰,李密率領瓦崗軍,重創王世充主力,大獲全勝。在那一戰之後,李密的瓦崗軍,實力迅速得到擴充,三十萬大軍,兵臨洛陽城下。李密本人,更是成為了被所有群雄公推的反隋盟主。
與此同時,這段時期,李密也陷入了一個停滯不前的困境。首先,洛陽久攻不下,自己的瓦崗軍與洛陽守軍,進入了相持階段;其次,王世充雖然在洛口之戰,敗於李密之手,但是卻並未傷及根本。一旦王世充恢復元氣,隨時會對李密進行反撲;最後,由於翟讓被殺,原本同仇敵愾的瓦崗軍,內部明顯出現了分裂的趨勢。在李密取得一系列勝利的同時,他也面臨著種種困難。
李密最初的想法是,拿下洛陽,號令天下。可是,他沒有想到,洛陽城竟然如此難打,打了整整一年,就是沒能攻下洛陽。不僅如此,他又碰上了王世充這麼一個難纏的勁敵。因此,李密在洛陽城下,苦戰了整整一年。
而且,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淵攻克長安,正式入主關中。所以,李密想要再西進長安,已成奢望。擺在李密面前的只有唯一一條路,強攻洛陽,無論如何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洛陽。
轉眼,時間便到了公元618年。公元618年,對於中國歷史而言,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的三月,“江都兵變”,隋煬帝在揚州死於非命;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大唐王朝,年號“武德”,是為“唐高祖”;同月,王世充在洛陽擁立越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即“皇泰主”。
面對風雲驟變的天下局勢,各地群雄紛紛稱王稱帝,脫離隋朝統治。身為反隋盟主,如今還屯兵於洛陽堅城之下的李密,認為自己也要有所行動。因此,李密要對洛陽發動全面進攻,爭取儘快攻下洛陽。
義寧二年(618年正月,李密親率三十萬瓦崗軍,進據金墉城,隨即,陳兵於洛陽北邙山。之後,李密瓦崗軍直逼上春門(隋東都洛陽北門,一時間,洛陽城下大兵壓境,岌岌可危。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李密這次兵逼洛陽,聲勢空前浩大,從他佔據金墉城的時候,便可看出:
密乘勝進據金墉城,修其門堞、廬舍而居之,鉦鼓之聲,聞於東都;未幾,擁兵三十餘萬,陳於北邙,南逼上春門。
客觀來講,當時戰場的形勢,還是對李密非常有利的。經過洛口之敗,王世充龜縮不出,隋朝洛陽守軍只能對李密採取守勢。而李密方面,軍力大盛,士氣高漲。可以說,只要李密部署得當,堅持住這最後的時刻,拿下洛陽,指日可待。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李密即將對洛陽發起全面進攻的時候,局勢卻驟然發生了鉅變。
一支遠道而來的軍事集團,突然介入瞭如火如荼的洛陽戰局。由於這支軍事集團的出現,徹底打亂了李密的軍事部署,也讓複雜的洛陽戰局,發生了逆轉。同時,更是因為這支軍事集團的突然出現,使得李密的軍事實力,受到了嚴重的消耗,為不久之後的兵敗洛陽,埋下了隱患。
這支軍事集團來自江都,它就是“江都兵變”的叛軍首領宇文化及,和他手下的十萬驍果叛軍。那麼,遠在江都的宇文化及,以及十萬驍果,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在洛陽,為什麼要蹚洛陽這趟渾水?
其實,宇文化及和十萬驍果,他們的目標,並不是洛陽,而是關中。前文說過,隋煬帝三下江都,準備欲在江南割據,營建半壁江山。可是,隋煬帝打算建都江南的想法,卻引起了護衛他三下江都的驍果禁衛軍的不滿。
因為這十萬驍果軍,大部分都是關中人士,妻兒老小都在關中。隋煬帝如果建都江南,這些關中籍的驍果,不就是有家難回。所以,驍果軍內部不斷有人叛逃,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
時江都糧盡,從駕驍果多關中人,久客思鄉里,見帝無西意,多謀叛歸。
後來,因為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的陰謀煽動。最終,驍果在司馬德戡、裴虔通等將領的帶動下,將叛逃演變成了兵變,殺死了隋煬帝。所以,“江都兵變”後,身為叛軍首領的宇文化及,自然要帶領十萬驍果軍,西歸關中,返回家鄉。
於是,義寧二年(618年四月,在江都兵變僅僅一個月後,宇文化及就帶領著十萬驍果軍,踏上了西歸長安的返鄉之路。那麼,宇文化及和十萬驍果的這條返鄉之路,走得到底順不順利?他們走得非常不順利,吃盡了苦頭。
首先,這十萬大軍的領頭人宇文化及,著實是太差勁了,根本沒有領導能力。從江都兵變便能看出,宇文化及表現得再窩囊不過了。當初,司馬德戡、裴虔通等人,之所以推舉他來當叛軍首領,不過是因為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長子。可是,一旦兵變成功,宇文化及馬上暴露出了他的野獸本性,貪婪、殘暴、自大。
江都兵變之後,宇文化及大開殺戒,大部分隋朝宗室、重臣被屠戮殆盡。宗室之中,只有秦王楊浩,因為與宇文化及之弟宇文智及關係不錯,才倖免於難。因此,在隋煬帝遇害之後,秦王楊浩便被宇文化及立為皇帝。所以,楊浩的命運,直接與宇文化及息息相關,他被死死綁在了宇文化及的戰車上。
事實上,皇帝楊浩,不過就是宇文化及操縱的一個傀儡。隋煬帝死後,宇文化及擁立秦王楊浩為帝,自稱大丞相,總領百揆,把持朝政。而身為皇帝的楊浩,完全淪為了宇文化及的“籠中鳥”。
楊浩被立為皇帝后,一直住在別宮,他的工作,只是負責簽署宇文化及釋出的一切詔令。而楊浩居住的別宮,也被宇文化及派重兵把守。楊浩完全被宇文化及軟禁了,朝政大事皆由宇文化及說了算:
以皇后令立秦王浩為帝,居別宮,令發詔畫敕書而已,仍以兵監守之。 《資治通鑑》
在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宇文化及帶領下,十萬驍果叛軍,在隋煬帝死後一個月,便踏上了西歸關中的回家之路。然而,他們所踏上的,卻是一條死亡之路,不僅沒能回家,反而葬送在了西歸途中。
十萬驍果之所以會最終覆滅,主要的敗亡之根,不在他人,正是十萬驍果的領袖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一步步帶著十萬大軍,走向滅亡。如果將一支軍隊的領袖,比作領頭羊;那麼,宇文化及是一個非常不稱職的領頭羊,甚至是愚不可及。
宇文化及早年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起初,因為和弟弟宇文智及的胡作非為,被隋煬帝嚴懲。所以,多年以來,宇文化及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如今,他大權在握,宇文化及立刻將壓抑多年的慾望,宣洩出來。
在率領十萬驍果,返回關中之前,宇文化及任命左武衛將軍陳稜為江都太守,負責留守江都。不久,宇文化及命令內外戒嚴,對外宣稱,要返回長安。不過,宇文化及還不忘顯擺一下。
他在營房前,專門搭建了一個大帳,宇文化及在裡面處理公務。並且,他的儀仗護衛,都比照皇帝的規格。為了方便返回關中,宇文化及竟然公開下令,搶奪江都百姓的舟楫船隻,打算從彭城走水路,返回關中。
這還不算什麼,宇文化及還有更出格的。隋煬帝被殺後,宇文化及將隋煬帝的後宮女眷,盡數“收編”,供自己享用。不但如此,宇文化及還要帶著這群女眷,共同西歸。另外,宇文化及認為,自己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也依然應該享有皇帝的待遇。所以,史書中記載下了宇文化及非常愚蠢的行為:
每於帳中南面端坐,人有白事者,默然不對。下牙時,方收取啟狀,共奉義、方裕、良、愷等參決之。 《隋書·宇文化及傳》
這段記載什麼意思呢?宇文化及每天坐在大帳裡,模仿著皇帝的樣子,南面稱孤,接受其他大臣的拜見。宇文化及大權在握,大臣有要緊的事,都要向他彙報。那麼,宇文化及作何反應?宇文化及“默然不對”,坐在那裡沉默不語,一言不發。等所有人都走出大帳,他才取出大臣們的奏報,與唐奉義等將領進行商議。
當然,宇文化及率領十萬驍果西歸,那個傀儡皇帝楊浩,也被宇文化及裹挾同行。前文也提到了,楊浩就是宇文化及立的傀儡。所以,宇文化及將楊浩軟禁在了尚書省,命十幾名衛兵把守,百官無法見到皇帝。
除了凌虐皇帝,欺壓百官,宇文化及對待百姓,也是非常殘忍。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后,把隋煬帝的後宮、珍寶,一律據為己有。而且,還帶著這群美女、珍寶,一起踏上了西歸關中的道路。
要知道,千里行軍,帶著這麼多的美女、珍寶,帶著這麼多的累贅,無疑會大大遲滯行軍速度。最初,宇文化及率領十萬驍果,從江都出發,還可以走運河、走水路,這些美女、珍寶,還能放到船上。
可是,走到彭城的時候,水路斷了,只能走陸路。這樣一來,那些美女、珍寶,就成了最大的累贅。怎麼才能帶著這些累贅繼續走呢?宇文化及想也不想,便在彭城就地5搶劫老百姓,搶了當地百姓兩千輛牛車,將這些美女、珍寶安置在牛車上。至於鎧甲、武器、輜重,則全部讓士兵們揹著走。
宇文化及的種種行為,引起了驍果軍中的極大不滿,大家都覺得宇文化及不是個東西。其中,有一個人對宇文化及特別不滿,誰呢?江都兵變的核心人物——司馬德戡。整個江都兵變,司馬德戡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宇文化及不過就是走了個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