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司馬德戡卻對宇文化及失望透頂。估計他腸子都悔青了,當初怎麼就選了宇文化及這種貨色,來當驍果的領頭。因此,司馬德戡在私下裡,對“江都兵變”的另一位重要將領——虎牙郎將趙行樞,這樣抱怨道:
君大謬誤我!當今撥亂,必借英賢;化及庸闇,群小在側,事將必敗,若之何? 《資治通鑑》
誰知,趙行樞卻說道:“在我等耳,廢之何難!”於是,司馬德戡、趙行樞等人開始密謀策劃政變,殺掉宇文化及,推舉司馬德戡為主。不料,走漏了風聲,宇文化及搶先一步,抓住了司馬德戡。司馬德戡被抓後,宇文化及還厚顏無恥地質問他:
與公勠力共定海內,出於萬死。今始事成,方願共守富貴,公又何反也?
沒想到,司馬德戡反唇相譏,回了一句話,頓時就讓宇文化及啞口無言,我們當初發動兵變,就是因為忍受不了隋煬帝的荒淫殘暴,所以才擁戴你為領袖,可是你今日的所作所為,比起獨夫民賊隋煬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惱羞成怒的宇文化及,下令勒死了司馬德戡,其同黨十餘人,也被一併殺死。在殺了司馬德戡後,宇文化及率領十萬驍果,引兵攻打東郡。東郡通守王軌由於懼怕宇文化及的兵勢,主動獻城投降。
十萬驍果叛軍,自從踏上了西歸關中的返鄉之路,便在宇文化及這個蠢材的帶領下,一步步走上了不歸路。在西歸路上,十萬驍果還面臨著更加兇險的威脅,那就是來自各路群雄的夾擊。
江都兵變,使得宇文化及成為了天下群雄的公敵,成為了弒殺皇帝的逆臣賊子。因此,十萬驍果一路西歸,必然會受到各路群雄的層層絞殺。那麼,宇文化及究竟遇到哪些群雄的截殺呢?
應該說,宇文化及西歸路上,不可避免要面臨三個強敵的攻擊。這三個人分別是唐高祖李淵、皇泰主楊侗、魏公李密。
在宇文化及率領十萬驍果,啟程西歸一個月後,李淵在長安正式稱帝,建立李唐王朝。而宇文化及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帶領十萬驍果,返回關中。可是,關中現在已是唐王朝統轄的地界。宇文化及如果西歸關中,勢必會和方興未艾的李唐王朝,發生衝突。唐高祖李淵當然不會允許宇文化及來搶奪關中,所以,關中的數十萬唐軍,一定會全力圍攻這十萬驍果叛軍。
至於皇泰主楊侗,就更不用說了。隋煬帝的死訊傳到東都洛陽不久,王世充等人便擁立越王楊侗為帝,是為“皇泰主”。對於皇泰主楊侗而言,宇文化及殺了自己的爺爺隋煬帝,那是有不共戴天之仇。
再加上,皇泰主已經和李密鏖戰了一年之久,元氣耗盡。現在,又忽然來了個宇文化及,以及十萬驍果。萬一宇文化及和李密聯手,共同攻打洛陽。本來李密就有三十萬瓦崗軍,如果又多了十萬大軍,洛陽情勢將岌岌可危。
再來說李密。李密經歷了一年血戰,終於掌握了戰場上的優勢,對洛陽實現了包圍。如果李密可以穩紮穩打,步步推進,攻下洛陽指日可待。然而,宇文化及的出現,打亂了李密的部署。
攻打洛陽,本就舉步維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贏得今天這樣的局面。宇文化及的十萬驍果,呼嘯而來,使得李密不僅要面對洛陽城中的隋朝守軍,更要面對宇文化及的十萬驍果。所以,李密自然對宇文化及恨得咬牙切齒,於李密而言,宇文化及這個釘子,無論如何也要拔掉。
李淵、皇泰主、李密三方勢力,都將宇文化及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應該說,宇文化及的厄運要來了。那麼,這三方勢力,哪一方勢力會成為宇文化及的主要對手?有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李唐王朝。因為宇文化及的目的,就是西歸長安。李唐為了鞏固關中,肯定會阻止宇文化及。
同樣,唐高祖李淵也是這樣認為的。李淵為了阻擊宇文化及,也做了相應的準備。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李淵任命永安王李孝基為陝州總管,負責駐守潼關一帶,估計是為了防備宇文化及。
另外,李淵命李孝基駐守潼關,也是有另一層意思。原來,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西秦霸王薛舉,率領西秦大軍,進犯唐朝涇州要地。唐高祖李淵任命秦王李世民為元帥,率領唐軍抗擊薛舉。故而,命李孝基駐守潼關,一方面也是為了防備薛舉。關於李唐與西秦之間的戰爭,下一個章節會寫到。
不過,還沒等李淵解決宇文化及,有人替他解決了,誰呢?李密和皇泰主。宇文化及若要西歸關中,則必須要經過洛陽。而洛陽的李密、皇泰主是不會放宇文化及經過洛陽的。本來,如果沒有宇文化及,李密、皇泰主依舊還在洛陽城下鏖戰。可是,宇文化及的到來,卻讓李密和皇泰主的敵對關係,發生了改變。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宇文化及的十萬驍果,無疑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雙方決定暫時握手言和,化敵為友,共同對付宇文化及,先滅掉這股外來的敵人。
洛陽方面,在聽聞宇文化及的十萬大軍,呼嘯而來的訊息後,滿朝上下,一片慌亂。此時,位居“七貴”行列的兩個人,內史令元文都、盧楚。當初,越王楊侗被擁立為帝之後,分封了七位文武大員,元文都、盧楚位列其中,王世充也位列其中。
對於宇文化及的到來,有一位名叫蓋琮的官員,上疏皇泰主,此時應該和李密化敵為友,共同對抗宇文化及。元文都此時卻生出一條妙計,覺得可以一箭雙鵰,假借李密之手,消滅宇文化及。與此同時,再趁機大大消耗李密的軍事實力,屆時李密人困馬乏,再與其決戰,會有很大勝算。元文都對盧楚說道:
今讎恥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密罪使擊化及,兩賊自鬥,吾徐承其弊。化及既破,密兵亦疲;又其將士利吾官賞,易可離間,並密亦可擒也。 《資治通鑑》
元文都提出這樣一箭雙鵰的計策,盧楚等人深以為然。於是,元文都、盧楚即以蓋琮為通直散騎常侍,攜帶皇泰主的敕書,前往賜予李密,欲與李密結盟,雙方握手言和,共同對付宇文化及。
面對洛陽方面的示好,李密作何反應?以李密的聰明才智,當然明白,這是洛陽方面的借刀殺人之計。可是,現在容不得李密任性。如果不與洛陽握手言和,則必然會受到洛陽守軍、驍果的兩面夾擊,瓦崗軍會面臨兩線作戰的壓力。所以,李密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和皇泰主化敵為友。李密自信,憑藉自己的文韜武略,定然能夠速戰速決,打敗宇文化及,不會對瓦崗軍的實力造成大的損失。
不久,宇文化及將輜重留在滑臺,以王軌為刑部尚書,駐兵滑臺,看守輜重。然後,宇文化及率領驍果,北指黎陽。前不久,李密剛剛佔了黎陽倉,宇文化及直逼黎陽倉,很明顯這是要和李密動手。因此,李密必須予以還擊。
李密派遣大將徐世勣,率軍搶佔黎陽。可是,宇文化及畢竟手上有十萬驍果,人多勢眾。徐世勣擔心會寡不敵眾,於是,暫時退出黎陽,引兵向西,佔據黎陽倉駐守。不久之後,宇文化及率軍渡過黃河,佔領黎陽。緊接著,宇文化及分兵數路,將黎陽倉城中的徐世勣,團團包圍。
在聽說徐世勣被圍之後,李密立即率領兩萬步騎,在距離黎陽倉不遠的清淇,修築工事,安營紮寨。然後,李密與徐世勣之間,用烽火相互呼應,達成共識。每次,只要宇文化及攻打黎陽,李密便在其背後襲擾;如果宇文化及進攻李密,徐世勣就從背後襲擊宇文化及。這樣一來,宇文化及被李密、徐世勣的“游擊戰術”,搞得精疲力盡。
李密深挖戰壕,修築堅城,擺出了一副要和宇文化及打“持久戰”的樣子,就是不和宇文化及主動交戰。李密的目的,就是要一步步耗掉宇文化及的元氣。有一次,李密隔著淇水,與宇文化及兩軍對峙。只見李密指著宇文化及,開始口吐蓮花,破口大罵,歷數宇文化及的種種罪行,把宇文化及數落得體無完膚:
卿本匈奴皂隸破野頭耳;父兄子弟,並受隋恩,富貴累世,舉朝莫二。主上失德,不能死諫,反行弒逆,欲規篡奪。不追諸葛瞻之忠誠,乃為霍禹之惡逆,天地所不容,將欲何之!若速來歸我,尚可得全後嗣。 《資治通鑑》
不要看宇文化及平日裡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可他純粹就是一個胸無點墨之人。對於李密這樣一番引經據典的指責,宇文化及居然一句話都沒有聽懂。沉默了好一會兒,宇文化及大言不慚地說道:“與爾論相殺事,何須作書語邪!”李密聽完,更加鄙視宇文化及,對身邊將領這樣說道:
化及庸愚如此,忽欲圖為帝王,吾當折杖驅之耳!
李密此話的意思是,就宇文化及這種貨色,也想圖謀帝王大業,你們且看我如何將他生擒。確實,論文韜武略,聰明才智,宇文化及連李密的一個零頭都不到,所以,他最後的覆滅是必然的。
事到如今,宇文化及只有孤注一擲,繼續打下去。於是,宇文化及舉全軍之力,進攻黎陽倉,同時又大量打製攻城器械。然而,駐守黎陽倉的徐世勣,卻早有準備。徐世勣命人在城外挖了一道壕溝,阻擋住了驍果的攻勢,使其無法攻到城下。同時,徐世勣又悄悄挖了一條秘密通道,然後派遣一支精銳部隊,繞到驍果的背後,發起突然襲擊,驍果大敗。宇文化及被迫焚燬了攻城器械,狼狽地率軍撤離黎陽。
黎陽之戰,瓦崗軍首戰擊敗宇文化及,重新奪回黎陽。很快,洛陽方面的特使蓋琮,來到了李密軍中,帶來了皇泰主楊侗的敕書。接到皇泰主的敕書,李密當即表示,願意和洛陽方面化敵為友。
為了表示誠意,李密特意委派元帥府記室參軍李儉、上開府徐師譽等人,前往東都覲見皇泰主。皇泰主此時正有意與李密結盟,看到李密遣使覲見,自然是正合心意。所以,皇泰主拜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