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半價消費,讓謝雲他們那家石陽第一串兒的名頭已經在城內傳開了。
大半個月的生意做下來,店鋪憑藉著自己的真材實料和好味道,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因為每天來晚了就可能吃不上串兒,有不少客人都提出來,希望謝雲他們能多準備一些串兒吃。
這日,送走一大批食客後,羅大勇照例讓大家夥兒幫忙數錢時,提道:“謝雲,不少客人希望咱們把東西的數量準備多一些,你看咱們要不要多買些食材?”
謝雲考慮了許久,搖頭道:“大勇叔,我個人覺得咱們現在的量維持得恰好,暫時不考慮多準備了。”
程母一邊數銅板,一邊問道:“咱們現在每天準備的東西不是都能賣完嗎?多準備點也沒啥啊,摘菜洗菜擱哪兒都是一樣的。”
“是啊,”劉月也跟著點頭,“咱們這活兒做下來能掙不少,幹起來也有勁兒,多做會兒也就過去了。”
顧陳氏沒吭聲,只是側頭看著謝雲,看她怎麼說。
謝雲知道現在店鋪能掙錢,大家夥兒都想早點把投進去的錢給掙回來,再多掙些錢過好小日子。
但,增加食材量並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的事情。
謝雲想了想,清清喉嚨,把話說通透了。
“大家現在每天上午買食材開始備貨,晚上能早點賣完收攤,看起來似乎咱們還能多做點東西售賣,多掙點錢。看起來咱們只是多準備一點事情對不對?但實際上,增加量會導致所有時間都要重新分配。”
“多買了食材,就要多花費時間處理食材,穿好串兒,燒烤時間增加,盤碗洗刷量變多。除此之外,咱們並不知道哪天生意好,哪天生意不好,為了售空多買的東西,最後得延遲關門時間,晚上休息的時間也會被推遲。”
“我、程哥、曹姐姐、劉哥年紀不大,能支撐這樣高強度的勞動,可其他人呢?一天兩天能跟上勞動強度,但時間長了呢?”
謝雲說完,也有些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要是在現代有冰箱保鮮,這事兒肯定能解決,提前準備的食材賣不完,大不了明天再賣。
但在這個沒冰箱的年代,他們這一堆窮人可玩兒不起高門大戶才能有的冰窖。
當天做好的東西隔一夜再賣,就算沒有變質,沒有風味盡失,但口味上也會遜色,賣出去對客人也是不負責任。
就像雞湯串串的湯料,謝雲都是每天現熬的,就為了那一口鮮,那一口香,也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好口味,不砸了口碑。
原本大家夥兒對多準備食材售賣還挺有幹勁的,現在聽謝雲這麼一說,也意識到了事情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劉祺點頭道:“謝雲妹子說得不錯,咱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多,什麼時候人少,要是買了多的東西沒用上,那不也是糟蹋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