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說的話很冷靜,但隱約帶著怒氣。也許在他看來,佔了他人的墓穴、棺材的行為是相當惡劣的行為。
我不知道他是看到了什麼,就也湊過去。棺木散發著惡臭,分不清是屍臭還是別的什麼,令人作嘔。
我捂著鼻子,用手機手電往裡面照。
翻開的棺蓋內部留有一道道凌亂的抓痕,密集的彷彿蛛網一般,顏色新舊不一。我下意識聯想一下,頓覺頭皮發麻,不敢去想是什麼情況下留下的這種抓痕。
棺體的內壁粘著些黑色液體,也不知道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成分,已經完全乾涸在內壁的面上。
而這口棺材的材料也不是我一開始想的紅木,而是金絲楠木!從內壁上淡淡的金線紋路,我還能看出其真正的材質,但真的讓我在意的是內壁上有很多花紋似的文字。
那些文字有大有小,字型我從未見過。可是刻的密密麻麻,幾乎是刻滿全部內壁,除了棺材的底板。
在考古界是有一字千金的說法的,像這樣寫的密密麻麻的古棺是很罕見的。聽說泰山城區曾發掘出過一口,只有零星幾十個字,都把發掘的考古學家激動的不能自己。
我發現自己看不懂內壁上的字,便把注意力轉移到棺底板上。四壁都刻滿文字,獨獨留下棺底,這實在是令人在意。
其實棺底也不是很乾淨,能看到體液乾涸留下的痕跡。可以清晰看到一個人形。但除此之外,卻還有個四四方方的長方形凹槽,佔據了整個棺體六成左右的面積,好像在那個屍體之前,這裡面還曾放過別的什麼。
此刻那凹槽裡放著張用臘封起來的牛皮紙,不知道是有什麼作用,但還儲存的很完好,並沒有被損毀。
怪人伸手下去,直接把那牛皮紙從棺底揭了起來。
這時,我用手機的亮光照到底部,發現那裡還有一列字。那列字用的不是漢語,歪七扭八的,我也看不懂寫的是什麼。可是我聽到怪人的鼻子發出一聲冷哼,他盯著那一列字,眉頭微微皺著。ぷ999小@説首發 .999χΘм м.999χΘм
我問他是不是能看懂這是什麼字,他點了點頭,告訴我說這是滿洲話,也就是滿文。所謂的滿文就是滿洲人所用的文字,在清朝的時候,這種文字被大量用在了行政、典藏的領域,到現在故宮的乾清宮牌匾還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著的。
這口紅色木棺已經被應證是從定河觀地下的清朝古墓裡挖出來的,因此在這裡面看到有滿文我並不是很意外。讓我意外的是,怪人這個對現代十分不敏感的人竟然會懂這種現在幾乎看不到的滿文。
我問他這寫的啥玩意兒,怪人說這是刻著一個名字,應該是這口金絲楠木棺原本的主人。稍微頓了頓,他說出了一個名字:“這列字的意思是愛新覺羅·胤祚。”
“愛新覺羅···?我操,清朝皇帝他們家的?”我大吃一驚,這個姓氏在現代可是太有名了。各種清宮劇大行其道的如今,清朝皇室的這個姓可是稱得上如雷貫耳了。
怪人點了點頭,蹲了下來,手輕輕摩擦著紅色木棺的外部說:“這應該不是個棺,而是一個槨。真正裝著本尊屍體的棺,原本應該是被放在這裡面的,在那個血屍佔據這口棺材之前。”
這段話雖然是他的推測,但是我聽著卻覺得很有道理。現在再看這個棺體裡面的凹槽,就很合理了,否則我真想不到設計這個棺體的人是打算怎麼樣把屍體放置在裡面。
“那···那些字是不是也是滿洲話?”我指著棺材壁上的那些字問,怪人搖了搖頭說:“不是,那些,應該是血祭的祭文。如果我沒猜錯,這個東西應該是用來儲存屍身不腐的效果。”
“不腐?就那樣?”我手指向外指了指,示意被火吞噬的白毛血屍。
他搖了搖頭,說:“這是副作用,原本的作用應該只是保持屍身不腐。但是屍身不腐,肯定會逐年的吸收陰氣,一旦詐屍發生,屍身就會變成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