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嚴嵩是朝廷重臣,自然不會,也沒有必要冒著風險去幹抬高糧價逼反自耕農的勾當。
但趁著佃戶棄田出走,弄些便宜勞力來自家幹活的膽子徐階還是有的。
不僅有。
而且很大。
——
“……兒臣奏請仿錫山例,明歲攤丁、鞭法並行,夏糧、秋賦入京時限各順延一月,即秋賦三月之前入京,夏糧九月之前入京。”
黃錦唸完朱載壡的奏本之後。
嘉靖這才開口道:“送內閣。”
變法看似是朱載壡做主,實則朱載壡的每一份奏本都會先送到西苑,經嘉靖把關之後,再決定“何時”呈送內閣。
但凡是內閣能看到的朱載壡的奏本,全都得到嘉靖首肯的。
只不過這一次黃錦的眉頭卻是一緊。
“皇爺,這奏本是七日前發出的,太子爺派人八百里加急回來追這奏本了,錫山試點似是出事了。”
嘉靖仍舊是沒有半點遲疑的說道:“送內閣。”
黃錦低頭道:“喏。”
及至此時,侍立一旁的張佐低頭道:“皇爺,東廠有報。”
“如何?”
“湖廣、四川、江西三省解運漕糧的船隊都相繼到金陵了,都說今年糧價不正,有人怕是已經動起來了。”
嘉靖坐在蒲團笑道:“刀都抵到後腰了,再不動,朕就得想想是不是朕無理取鬧了。”
“東廠再忙些,各省都派幾個人盯著,再把各省歷年的食貨志都調出來,查查往年糧價,看看能不能畫個槓出來。”
“喏。”
嘉靖徑自起身,看向了黃錦。
“各府宗人可有奏報?”
黃錦低頭翻找出一摞奏本而後道:“沈府、代府、晉府、楚府都立了軍令狀,明歲夏收之前,能完成厘田。”
“各府進度如何?”
“眼下都在一半以上了,若是如此算下去,應當勉強來得及。”
嘉靖聞言這才長出了一口氣,而後看著黃錦隨口問道:“這些事先不管,先前朕讓你去兵部調的賬都算清楚了?”
“稟皇爺,算清楚了,九邊各鎮大同、宣府二鎮欠餉最少,多數只欠六到八個月。”
“其次是延綏、遼東兩鎮,欠餉多在一年以上,寧夏、固原、甘肅三鎮,欠餉已在五年左右,京營,京營……”
不待黃錦說完,嘉靖微微頷首。
“知道了,告訴陸炳,火候差不多了,讓他能撐多久就撐多久實在撐不住跟太子攤牌也成。”
“喏。”
京營的餉銀就不用黃錦通報了,京營究竟欠了多少餉,嘉靖比誰都清楚。
攤丁入畝或許時候未到。
但攤丁入畝真的是一個能捅縉紳肺管子的好東西。
尤其是錫山佃農棄地而去之後。
朝上還能坐得住的人已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