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裡是天家在江南的一處皇莊,這樣的莊子,在江南還有不少。
老太監帶著寧玦與張居正直奔田間,寧玦這才從田間見到了朱載壡。
只不過寧玦看到的卻是在田間地頭不計其數操著錫山口音的佃農。
錫山尋常村鎮,每家需田二十畝,在這莊子裡,每戶人家只耕種六畝上下,這個數字,在免除徭役、地租等開支之外,不過就是剛好可以養活這些佃農罷了。
鄒望把人都弄這兒來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載壡聽到寧玦的聲音,有些悲愴的站起身來,看了一眼身後的馮保。
馮保捧著賬本低頭道:“寧僉憲,殿下命奴婢算了江南每畝地豐年、災年的產出,攤丁入畝,怕是漏下大事了。”
“何事?”
“錫山入城佃戶算上家小,約合八萬人上下。”
“每丁每月需糧兩石,方可養活一家五口,縱合口織之工,每月每丁需開糧一百五十斤,口織則需支糧七十斤以上,方能養活五口之家……”
“別唸賬了,說結果。”
“這八萬人,錫山需每年至少要拿四十萬石糧食供養才能保證他們不至於被餓死,僉憲,錫山要麼養不起這麼多丁口,要麼就是沒有足夠的人手耕田啊!”
簡而言之,這不是土地兼併的問題。
根子上還是生產力的問題。
聽著馮保的話,寧玦意識到了一個客觀唯心主義的錯誤。
攤丁入畝、蒸汽機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不是紫禁城裡坐著一個梳著辮子的神說了一句要有攤丁入畝,天下就有了攤丁入畝。
更不是一個金髮碧眼的洋神,盯著被蒸汽頂起的茶壺蓋說了一句要有蒸汽機,天下便有了蒸汽機。
之所以有攤丁入畝,是因為美洲作物輸入中原,從而降低了供養一個勞動力所需要的勞動力成本。
是因為被逼的走投無路的佃戶逃進城裡去之後發現自己餓不死了,而後逃走的佃戶越來越多,清廷發現自己已經不能靠長腿的人頭收到足夠的地丁銀了,所以才有了攤丁入畝。
蒸汽機亦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後期為了擺脫水力資源季節性差異的必然產物。
這一切從來不是神說要有。
而是人需要有。
寧玦試圖成為一個神,最終被人打敗了。
“那錫山試點便失敗了啊,你們上報啊!”
寧玦話音未落,朱載壡便驟然開口道:“可是錫山試點不能失敗。”
聽到朱載壡嘴裡的這句話。
寧玦心中一股無名之火登時便冒了出來。
“為何不能失敗?!朝廷既然試點不就是怕失敗嗎?!”
“可是朝堂之上,有多少人在等著用此事構陷寧師,構陷新法……”
聞聽此言,寧玦徹底忍不住,一腳便將朱載壡踹進了滿是泥濘的農田之中。
“TM的,老子忍你很久了你不知道?!”
張居正、陸炳甚至於管理皇莊的老太監,還有趴在泥濘中的朱載壡,全一臉懵逼。
大明朝開國一百八十年,有打同僚的,從來沒聽說有人敢動手打太子的!
別說是臣下了,就算是皇帝稍微動一下太子,都得有人上奏本勸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