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章 一舉兩得

子嬰微笑道:“流水線生產?”

流水線生產?兩人瞪大了眼睛,大王又發明新詞彙了。

子嬰再具體講解著,什麼是流水線生產。

兩人越聽越喜,大王想出來的辦法實在太妙了!

大王能發明新詞語、新物品,還能在某些方面想出好辦法,大王真乃天才也!大秦之幸也!

子嬰道:“將流水線生產模式施行下去,便可檢驗成效。”

只要有時間,子嬰要逐步改善這時期一些落後的東西,循序漸進地搞發明創造,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生產力發展。

比如這個兵工廠,如果按照實行流水線生產,在生產同樣箭支數量的情況下,所需的工人少了。

那些富餘出來的工人,可以去種地,也可以從軍。

這樣一來,人均勞動效率提高了,大大促進了秦國國力增長。

生產力越高,綜合國力就會越強大。

人口是最重要生產力,科學技術同樣是最重要生產力。

來自現代的子嬰,必定會改造這個世界。

隨後,兩人又想到一些問題。

五天後,子嬰再次來到這個兵器作坊。

尉羽同樣陪同前來。

今天,鍾衛神采奕奕,面帶喜色。

他開心道:“大王,流水線生產,真是妙啊!微臣施行下去,效率提高了一倍。只需原本六成工匠,就可日產一萬支箭。”

子嬰點頭道:“沒錯了,就該如此。”

鍾衛主動帶領子嬰參觀新的生產線。

現在,生產箭矢共分為三道工序,分為鑄造箭頭、打磨箭頭、組裝箭支。工匠分為三批,每批工匠負責一道工序。

這還是生產箭支工序少而已,要是近代、現代那些零部件多、工序多的、工藝更復雜的產品,採用流水線模式,生產效率能提高好幾倍。

對於更改生產模式後,如何監督質量,鍾衛有相應適當的改變。

除了小工師嚴格檢查監督外,後面工序的工匠,亦要對前面工序製作的半成品進行監督。

比如組裝箭支的工匠,要留意箭頭、羽毛、箭桿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發現不符合要求要及時告知、挑選出來,如果不這樣處理,會有相應懲罰措施。

子嬰親眼目睹著作坊內那繁忙場景,一支支箭支成品比五天前更快製作出來,心中高興。

然而,他發現,有部分工匠神色非常難看。

“大王!”

有個中年工匠停下手中工作,向子嬰說話,他是鼓起很大勇氣,才敢於向大王開口。

該工匠道:“製作之法跟以前不一樣了,更快做好一支箭了。可作坊不需那麼多人了,再過數日,小的就不能在這幹活了。”

說出這些話後,他害怕起來,害怕大王責怪。

普通平民百姓,對君王往往存在畏懼心理。

鍾衛忙解釋道:“大王,本作坊所需製作箭支數量,上頭有定量,只要每日製作一萬支箭即可。流水線製作,效率提高了,只需原本工匠510人,現只需305個工匠就可完成。多出來的205個工匠,微臣沒活給他們幹。”

原來是這樣,這是好事,是子嬰樂於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