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即便也會爆發,破壞力也不會有那麼強。
搞定了評級機構,等於房貸組合合約,在進入市場之前,經過了一番看起來很是美味的包裝。
但你要是真以為合約能大賣,那就大錯特錯了。
評級之後的合約,即便是3A級別,騙騙市場裡的菜鳥還可以,卻絕對逃不過華爾街那些老狐狸的眼睛。
所以,接下來就需要有人為這份組合房貸合約做擔保,而且還是真金足銀的用美金做擔保。
李長亨這次並沒直接送到花旗名下的保險公司,為合約做擔保,而是送到房利美那邊稽核。
至於原因,第一是這份合約確實不算騙人,盈利能力比起市面上大部分合約差不了多少。
李長亨相信合約送去房利美,房利美自己稽核,並且評估之後,極大可能會自己吃下這份合約。
最不濟,也一定會滿意的吃下保險費,然後積極的向市場推薦。
從1938年開始,房利美就是米國最大的政府贊助企業,和房貸擔保方面的保險公司。
目的只為擴大資金在二級房屋消費市場上的流動速度,簡單點來說,就是讓銀行更願意給有需要買房的人貸款。
但銀行可不傻,貸款出去的錢要是不以現金的形式收回來,即便拿走顧客房子和抵押品都算虧。
所以為了刺激米國房市,也為了自己能獲得更多盈利,房利美對銀行送來的房貸合約,只要盈利情況還不錯,又沒有違規的地方,最後的保險稽核一般都不嚴。
而且房利美手中還握著,可以購買未經聯邦住宅管理局擔保的抵押貸款的權利。
意思就是說,房利美既可以做保險公司,又可以自主進入金融市場賺取利益。
花旗送去的房貸組合合約,透過專業人士計算過的盈利在6%到7%之間,加上有評級機構的評級證書,合約都沒來得及進入進入市場,就被房利美自己給買了下來。
然後房利美吞掉2%左右的收益,轉頭就很是積極的把新合約推向華爾街。
而經過房利美這麼過了一手,市場上各大金融機構因為有保險在,很快就有人接手了這份由500萬三成優質合約,加上1667萬7成次貸合約組成的金融產品。
花旗則收回了2167萬美金的貸款,提前好多年拿到了3%的利息,又把風險轉移了出去。
而且還換來房利美為自己做擔保,未來真出事了,還會是個合格的背鍋俠。
三天後,花旗副總裁泰勒加內爾,看完心腹手下交給自己的報告後,呼吸都有些粗重起來。
每家銀行最不願意看到的,也最擔心的就是貸款違約。
錢收不回來等於虧損,不僅銀行和股東的利益受損,管理層的利益同樣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現在僅僅只是組合起來,就能把一些狗屎一樣的貸款和違約風險,轉移給華爾街和各個投資機構。
而華爾街則會把這些風險轉移給投資者,甚至島國和歐洲的金融機構和銀行。
錢加速流通,吃虧的最後會是各國普通人,卻肥了華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