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麥道還在生產不少螺旋槳飛機之外,這家公司生產的DC10,居然異想天開的把主發動機,放在尾翼上的大型客機。
這麼做確實省下一個發動機,使得飛機只需要在機翼上裝2臺發動機,就能起飛航程與重量和747差不多的大型客機。
而747把4臺發動機,安裝在兩側機翼上。
這種三發動機的設計的預期是好的,製造成本更低,耗油量也更低。
甚至贏了洛希公司研發的三發動機客機,打的洛克希德再也沒生產過其他型號的客機。
但現實打了麥道一個重重的耳光。
要是沒發生石油危機,油價還是和60年代一樣,每桶2美金以下。
DC10在中遠端客機上的競爭,確實有可能和747平分天下。
但油價暴漲帶來的後果是,747和DC10都遭到巨大打擊的情況下,747憑藉著更多的載客人能力,一舉贏下這場大型客機之間的競爭。
當然,即便玻音贏了,日子過得也不算好。
畢竟油價高,票價就貴。
加上通脹導致的米國人收入減少,出國旅遊的人也跟著減少。
可比起其他製造商,玻音的日子相對來說要好很多。
現在有機會讓麥道的日子更加艱難,玻音當然不會放過。
至於泛美,原因除了主營國際航班之外,還因為泛美一開始就押寶押在747上。
在66年747還沒正式投產時,就訂購了25架747,之後更是隻購買玻音的飛機。
兩大巨頭加上眾多合作者同時發力,一開始的聲勢確實很大,但麥道等公司可不會束手就擒。
所以,玻音和泛美的總裁見了李長亨之後,又有面粉商的螺旋槳飛機往米國這邊飛。
攔截的過程,只能大獲全勝。
一個星期裡,DEA、FBI和米國軍方合作,連續攔截了3架中型飛機。
然後一架DC7螺旋槳飛機,透過摩西的運作,出現在麥德林眼中。
這架DC7並沒從哥倫比亞直飛米國,而是按照正常飛行航線,先載著86個顧客飛去墨西哥。
降落之後,被買通了的機場排程員,故意搞錯登機時間。
但乘客沒登上飛機,卻有20噸的麵粉運了上去。
然後飛機按照預定的航線,起飛飛往米國,並且順利越過邊境。
最後像是被上帝祝福過一樣,降落在德克薩斯一條州內公路上,頓時讓麥道有苦難言。
這種飛機早就停止生產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小型短途航空公司在使用。
但架不住媒體無視了這點,並且把重點放在這種飛機載重達到30噸以上。
玻音和泛美狂喜的同時,心裡對李長亨的手段和能量,也隱隱害怕起來。
但想到自己也算李長亨這邊的勢力,或者朋友,兩家這才安心不少的把注意力放在打壓競爭對手上。
很快,一架很可能運輸麵粉的DC7,迫降在公路上的新聞,瞬間讓米國沸騰起來。
同時也讓麥德林作死一樣的,從DEA、FBI等機構的檔案裡,第一次出現在全米國民眾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