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則同樣獲得公司的10%股份,但安德魯肉疼的同時,又痛並快樂著。
因為可以預計的是,光摩托車的銷量就能讓公司的市值暴漲好幾倍,更別說知名度的增加,公路和比賽專用腳踏車,同樣會迎來銷量爆發期。
從一家市值不超過1千萬英鎊的小公司,變成市值過5千萬,甚至上億英鎊的腳踏車和摩托車行業領頭羊,或許僅僅只時間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摩托車和腳踏車的資料都是10萬輛,完全是因為公路腳踏車比摩托車還要貴。
可以說摩托只是工具,而公路和比賽專用腳踏車則是富裕家庭的玩具。
加上電影裡出現的相機、啤酒、紅酒、服裝、珠寶、汽車,全都和廠商簽訂了合同。
除了一筆不高的出鏡費用外,合同裡還明確寫著,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銷量資料外,超出的那部分銷量,李長亨和安妮都能拿到10%的銷售額。
光這份合同,預計就能讓李長亨和安妮收穫至少千萬英鎊的費用。
至於為什麼是英鎊,完全是因為拍電影之前,沒人能預料電影會大爆。
反而是更多人並不看好。
所以這些贊助公司全都是英格蘭那邊,願意花幾萬、十幾萬英鎊討好李長亨的各個貴族們。
反正錢不多,自己公司的產品又能在電影裡出境,更能維護好和李長亨的關係。
而李長亨則機靈的主動降低出境費,卻一定要在合同裡寫上10%銷售額做回報的條框。
對幾家英格蘭公司來說,既然李長亨按照各家公司,去年的銷售數量來做起點,那麼賣的越多,他們也賺的更多。
當然不介意和李長亨籤銷售分成合同了。
甚至僅僅只是電影的名字,都已經有公司願意買斷,用來命名自己新出的產品。
而且,不止一家公司打電影名字的主意,就連安妮母親都加入競爭的行列中。
一想到安妮和她母親、祖母、還有查邇斯、安德魯開的化妝品公司,新出的面膜就叫‘羅馬假日’,李長亨就有些好笑的同時,又覺得新面膜或許會賣的非常不錯。
經營的好的話,這家叫‘羅馬假日’的化妝品公司,說不定真能成為奢侈品巨無霸。
好在這家公司,安妮佔大頭,要不然李長亨肯定會心裡不平衡。
所以,面對鑽石集團500萬英鎊的報價,李長亨和安妮當然不可能答應。
即便這價格要是傳出去,肯定會引爆媒體和民眾的情緒,但比起股份,僅僅只是拿錢實在太低階了。
而意達利首日過200萬美金的票房,就顯得有些再正常不過了。
畢竟這部電影不僅拍的是羅馬,安妮還在很多場合親口說過,自己最難忘的城市甚至不是倫敦,而是羅馬。
加上之前因為電影的拍攝,吸引了無數遊客去羅馬旅遊。
無論是意達利人的自豪感,還是為了利益,整個意達利上上下下都在為電影做宣傳和自發的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
要不是電影院的數量限制了觀影人數,說不定票房翻一倍都沒問題。
而電影拍出來的效果,也超出了絕大部分人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