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可以說火力發電直接佔據7成,甚至9成以上的發電量。
至於剩下的市場,基本上被水利發電、核電、天然氣和沼氣發電佔據,什麼太陽能、風能、潮汐能都還處於實驗室狀態。
想擴張市場份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火力發電效應,這對李長亨來說根本不懂,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
但他清楚天然氣發電未來三十年裡,會成為歐洲和米國發展最快的發電專案。
英格蘭最高峰時, 使用天然氣發電量達到總髮電量的37%。
所以他才會想著電力和天然氣管道公司一起拿下。
控制了這兩家公司,那就真等於躺在英格蘭身上賺錢。
當然,事情哪有那麼容易。
可對於有先知先覺的李長亨來說,需要做的很簡單,向能製造天然氣運輸船的公司下訂單,然後從屬於安吉拉和路易斯的墨西哥灣那塊油田購買天然氣。
至於卡納爾油田的天然氣,這些年一直都賣給了港島的煤氣公司
等需求不夠時, 再向卡特爾和莎特買。
別看卡特爾國土小的可伶,但他在天然氣的儲量上百分百世界第三,而且此時油田裡的石油相對來說很貴,但天然氣卻相對便宜。
甚至因為成本和海上開採技術的原因,一度逼得卡特爾不得不放棄開採,等待天然氣價格上漲和技術的進步。
至於運輸船,技術上問題不大,法蘭西和荷蘭70年代初九已經開始建造這種船隻了,但一艘一億,甚至兩億美金的價格,就連石油巨無霸都只能一年兩三艘的慢慢建。
可知道未來發展趨勢的李長亨,絕對敢投入10億美金去買船,但他其實也不需要這麼做。
只要他肯簽訂大額訂單,有的是國家願意賣天然氣給他。
等天然氣發電廠建好了,差不多也需要三五年的時間。
什麼5年不漲價,無非是拼價格搶市場。
而且他在自己還沒入主這英格蘭電力和天然氣公司前,做出的任何承諾,英格蘭即便明白這是打價格戰, 也很難以此來斷定他在壟斷和不正當競爭。
原因很簡單,英格蘭普通人巴不得永遠不漲價,李長亨又極喜歡利用媒體來為自己謀利。
更別說他對媒體的控制力度一直都很強。
但這邊虧本搶市場,李長亨卻能用金融手段,從其他領域把虧損補回來。
就像這次做空煤炭業,李長亨還沒下死手,僅僅只用4千萬英鎊做本金,5倍槓槓2億英輕易賺回了9千萬英鎊。
要不是擔心做空石油,會招致調查和眾多石油巨無霸的排斥和憎恨,直接把5年的虧損先賺回來都不難。
而且,風力發電專案只要自己願意接受合作者,投入一億美金後,一兩年內釋出點最新訊息和成果,專案變3億,變5億都簡單的很。
所以他才說自己不僅不漲價,還敢降價。
要是真的能持續吞併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英格蘭電力的市值肯定能一邊虧損,一邊逆勢上漲。
這也是歐美為什麼短短几十年內,就會實業空心化的原因之一, 實在是做金融不僅賺錢快,還能利用金融打擊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