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裡,清水河邊,三里巷中,楊柳依依,暖風徐徐,芊芊女子,俊俏少年。巷子兩側店鋪鄰立,豎起的牌匾上寫著熟悉的漢字,古香古色。正值午後行人不多,有的店小二坐在椅子上一隻手撐著下巴打著瞌睡。兩個人就這樣一步步往前走著,像是前世情侶穿著古裝在古鎮中體會千年前的文化與景色。
鄭婉晴是有些許害羞畢竟自己還是第一次和男子並立而行。
如意居很大,就好像後世的酒樓那般雖然只有三層,但是方圓有十丈。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
酒旗迎風飄揚,門口的小廝看到二人到來。急忙上前道:“二位請進,本店是附近最好的酒館,定讓您二位滿意而歸。”
林近上前開口道:“我想定預定一個房間晚上要請個客人過來”
小廝忙道:“客人裡邊請,小人帶您去見掌櫃”
二人尾隨小廝步入正堂,小二向掌櫃說明林近二人的來意,掌櫃笑道:“客官有什麼交代?”
不知貴店有何種菜餚,可否有菜譜拿來一觀。
“有的,有的,您稍等”掌櫃轉身去取。
片刻林近翻看著菜譜,奈何自己樣樣沒吃過。
林近犯了選擇困難症,轉頭對旁邊的鄭婉晴道:“小妹你來選”
鄭婉晴一聽也是為難,自己都很少出門又不是大戶人家何時來過這種酒樓,連忙搖頭。
掌櫃看見兩人面露難色,心道:“這林家小郎也來店裡吃過幾次酒,今日怎顯得這般手足無措”
掌櫃略一思索道:“還有其他菜式沒有錄到菜譜,客人想吃什麼儘管點便是”左右都是汴京土生土長的人,還能吃出花樣。難道還有什麼菜式是如意樓大廚做不出來的!
林近看著掌櫃排著胸脯吹牛的樣子,倒是起了逗逗掌櫃的心思。一本正經的說道:“那我來說你記下來”
掌櫃找來紙筆說道:“客人請講”
林近看了看旁邊的鄭婉晴隨即道:“醬香脆皮豆腐、麻婆豆腐、泥鰍穿豆腐、蝦仁豆腐。嗯!這四種豆腐佳餚必須有。”
噗!旁邊鄭婉晴沒忍住笑了出來,她家就是賣豆腐的這些豆腐菜名她聽都沒聽過。
掌櫃的一臉為難的道:“小郎君郎,你不要消遣我。雖然你報的菜名,聽著挺不錯。但是咱在汴梁城當了二十年酒樓掌櫃了,從來不曾聽說有這些菜。
“掌櫃的,我可不是亂說的。比如這醬香脆皮豆腐,做出來的豆腐是外焦裡嫩,再澆上湯汁。那美味真的是回味無窮。”
“還有這麻婆豆腐,做出來的豆腐是又麻又辣甚是開胃”林近故作高深的說道。
林近內心對鄭老漢還是非常感激的,畢竟不是他把自己救上來,自己也許就活不過來了。突然心血來潮準備推銷一下鄭家的豆腐坊。宋朝的吃食味道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大多蒸煮烤為主。
掌櫃的一臉嫌棄的樣子心道:“左右不過是豆腐,還能吃出花來”還是開口問道:“那另外兩種呢!是何滋味”
”這泥鰍穿豆腐,顧名思義就是又有泥鰍又有豆腐,做法很是好玩,這泥鰍卻要活著放進鍋裡。做出來豆腐鮮嫩,泥鰍更是味美”,林近繼續說道 “蝦仁豆腐,就是鮮蝦剝了殼,與豆腐一起做成粥,既有海鮮的美味又有豆腐的順滑口感”
掌櫃的也是見過些世面的人。聽林近說的有鼻子有眼,不像是胡謅。陷入沉思!古代一門手藝,不管是打鐵的,賣豆腐的,做吃食的,一門手藝,是自家不傳之秘。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輕易不肯透露給別人知曉。並不像二十一世紀資訊發達,網路上應有盡有。
林近說完靜靜的看著菜譜不時的和鄭婉晴商量晚間餐桌上應該上什麼菜餚。普通人家可能好幾年來不了一次正店。林家鄭家結乾親對於底層老百姓說是大事,林母訂在正店是為了表示對這件事比較鄭重,可能也是家裡沒了頂樑柱,有機會結這個乾親對自己家有幫助。在街坊鄰居之間不會顯得太人丁單薄。林近小小年紀有個乾爹照看總歸是有些許好處的。
掌櫃的看林近兩人再討論菜譜上的菜餚,朝著門口的夥計一招手,夥計上前詢問何事。掌櫃的道:“去後廚把馬師傅喊過來”
半刻鐘不到,一個三十多歲胸前掛著圍裙,脖子掛著一條汗巾的中年男人疾步有了出來。
掌櫃的拉著那廚子裝扮的人走到一旁,把林近的話仔細說了一遍。
廚子略一思索低聲道:“貌似不是胡謅的樣子,但是想做一味新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