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七章 暴君與金融女

偏偏他們兩個還都是特別執拗的人,對於林近這個舉措非常支援。

富弼道:“官家,此舉會引發民變。”

“朕知道,這件事朕要親自督辦,包拯為執法使代朕巡視各方,蔡襄負責統籌天下田畝,一年內必須理清此事。”

林近這番話大臣們都聽明白了,也認可林近的話,但是這事阻力太大了,這樣一來天下必然大亂。

包拯道:“臣遵旨。”

林近道:“就從京城開始,先從道觀、寺院查起,今後無論任何人均要按畝收稅,違者依律定罪。”

呂公弼道:“盡皆沒收,怕是有人不服。”

眾人聞言點頭,朝廷收走大量土地不能一點補償沒有吧!

林近回道:“交趾、占城及以南有大量土地閒置,可以用來補償他們,他們只要派人去經營就可以了,那邊的土地朕可以承諾五年不收稅。”

林近已經做了讓步,大臣們也不敢再抵制此事,但是他們認為這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眾人走後蔡襄被林近召到了御書房,兩人商討了半日時間,蔡襄才匆匆出宮去。

到了晚上汴京城裡的貴族們已經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尤其是佛門寺院,趙家宗親,他們佔有大量的土地,其數量是難以估計的。

他們紛紛拜訪朝中大臣試圖挽回林近這個決定。

然而沒人敢接下他們的請託。

蔡襄用半個月時間將井部建立了起來,其中的官員多是書院新畢業的學子,他們尚未被社會侵染正是一腔熱血的時候。

他們先是徹算天下田畝數,而後將每一路的資料下發了出去。

與此同時開封府的土地整改也如期開始了。

林近下旨取消僧侶度牒享有的特權,依附在寺院的佃戶頓時樹倒猢猻散。

開封府近千家寺院,真正吃齋唸佛的本就沒幾個。

朝廷將田產一沒收,這些寺院以後只能慢慢沒落下去,直到僧人都離開為止。

皇親國戚更是如此,皇室宗親還在吃朝廷俸祿的本就沒多少了,如今再一剝奪他們的田產,他們再也不能享福了。

但是他們不敢反抗,趙家人很清楚,大宋早已不姓趙了,林近為了名聲不殺他們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他們不接受又能如何?

包拯手執御劍又有錦衣衛和鏢局的幫忙,連軍隊都不需要調動就查辦了那些敢於反抗的大戶。

開封了理清完了,他就帶著隊伍去其他地方巡查,隨著

越來越往南,包拯發現很多官員是在陽奉陰違根本沒有執行朝廷的政令。

他們瞞報田產沒收情況,或者只沒收普通百姓的土地,士紳等人的土地則分毫不動。

直到包拯命人將一個縣城的縣令、縣尉及三十二家士紳大族族長的腦袋砍掉後,這些人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朝廷是真殺啊!而且是絕不姑息,一經查實就地格殺,分辨的機會都不給。

包拯更是放出話來,每一縣如果被查實超過百畝撤職查辦,超過千畝鍘刀伺候。

林近在御書房的話就傳到了大宋各地。

大宋不缺人更不缺讀書人,諸位好自為之。

田產再分配在這種高壓政策下,快速推行。

包拯一路向南快要到鄱陽湖附近的時候遇到了刺殺,包拯雖被保護著撤退了,隨行的近千人卻被屠殺殆盡。

歷經數月後,終於有人聯合起來舉旗造反了,其中包括一地知府,守備軍將領,他們集結了數萬人的隊伍佔據了鄱陽湖周邊的幾座城池。

林近看著前方發回戰報上的名字,沒有一個歷史名人,都是籍籍無名之輩。

一道旨意發了出去,種詁帶著八萬大軍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