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譽,不欺主,如朕臂膀。”
這個“欺”字,不僅是指欺騙,還有欺壓之意。
自趙禎登基以來,多次受宰執之氣。
曾經的張士遜、呂夷簡、章得象、晏殊,都曾令趙禎顏面全無,甚至將趙禎逼得回到後宮掩面哭泣。
而今,趙禎做官家做得愈加有經驗,自然樂於選擇自己用著順手的宰執。
此話令陳執中老淚縱橫,連忙上奏謝恩,並表示絕對不會辜負聖恩。
這位從龍之臣的首相之位,就這麼定下了。
歐陽修、唐介、蘇良等臺諫官雖有些不悅,但也知官家自有官家之意。
臺諫與宰執本就相互制衡。
若選了臺諫喜歡的宰執,那君權就會被削弱,這是歷代君王皆忌憚的。
值得慶幸的是,夏竦未能成為首相。
陳執中為首相,最多會讓中書變成一隻乖巧的貓,而夏竦若為首相,那中書可能就是一匹張牙舞爪的狼了。
……
臘月二十四日,小節年,亦叫交年節。
這一日。
家家戶戶都在準備“蔬食餳豆”祭灶。
汴京城的街道上出現了許多“迎儺”的祭神隊伍,敲鑼打鼓,甚是熱鬧。
蘇良在月初時,僱傭了同巷的劉嫂為佣。
劉嫂已生過五個孩子,甚會照顧人。
她不住在蘇宅,主要負責蘇宅的一日三餐及做一些家務,與桃兒一起照顧唐宛眉。
前些日子,蘇良的丈人唐澤來信,他年節時老友太多,將會在年後才能來到汴京城。
這一日晚上。
汴京城各個衙門的官員、各行各業的商人、一些志趣相投的結社人,如:蹴鞠的齊雲社、相撲的角抵社、花繡紋身的錦體社等,都會選擇聚餐,分享這一年的收穫與喜悅。
臺諫官們自然也不例外。
平日裡,大家為了避嫌,私下聚餐很少。
但年節時,就沒有那麼多顧忌了!
入夜。
御史臺和諫院的臺諫官們聚在一起,喝酒暢談,一直到深夜才各自回家。
今日之後,各個衙門便不再應時點卯。
蘇良每日去一趟御史臺,應付應付公事即可,直到正月十五上元節後,衙門的各項公事才會陸續恢復正常。
冬天,汴京的夜甚冷。
蘇良睡了個大懶覺,直到天大亮才緩緩醒來。
他醒來洗漱後,第一件事便是去門口瞅一瞅。
每日清早,劉長耳都會命人將最新的小報或一些小道訊息從門縫塞進門內,風雨無阻。
這些資訊是蘇良瞭解汴京城情況的最好媒介,其內容比朝廷的邸報要細緻豐富許多。
“咦?”
蘇良俯身拾起地上的紙張後,不由得一愣。
除了兩張小報外,還有一個信封。
蘇良與劉長耳有約定,但凡有驚動朝堂的大事,才會用信封記蠟存。
“大過年的,能有什麼大事?”蘇良面帶疑惑,開啟了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