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
沙場內,一片闃靜。
沒有一名士兵卸下鎧甲離開。
能站在這裡的,大多都是二三十歲的漢子,很多都有妻兒。
他們聽到蘇良這樣羞辱自己,首先是憤怒,而後內心湧出深深的不甘。
不甘被罵作沒種,廢物。
不甘蹉跎度日,一事無成。
不甘空活二十餘載,連自己的妻兒都無法保護。
不甘就這樣墮落下去。
來世上一遭,誰願意充當湊數的。
蘇良一下子戳到了他們的痛處。
士兵們一個個紅著眼睛,攥著拳頭,心中儼然已燃起鬥志。
一旁,文彥博也是聽得心情激動。
往昔,他也在軍營中鼓舞過士氣,也曾痛罵過士兵無能。
但卻始終無法像蘇良這樣,鞭辟入裡,一下子便將士兵們的情緒燃起來。
王信、王凱、麥允言、田京四人,望著蘇良,眼睛裡滿是傾佩。
他們對臺諫官一直都有偏見,認為臺諫升職太容易。
動動嘴,動動手,便可青雲直上,得名得利。
而今,他們終於看到了臺諫官的作用。
蘇良這番話,這兩萬人的戰鬥力至少能翻一倍,而他們這些將官們也都受到影響,恨不得立即就去破貝州城。
這時,文彥博站了出來。
“諸位將士,此次有我文彥博親自坐陣,沒有人能夠搶去你們的軍功,沒有人能掠奪你們的獎賞!”
“待破城之後,本官定為大家向官家請賞!”
“凡戰死者,本官為其收斂遺骸,送靈柩歸故里,其家眷,免三年徭役,父母老弱,無人顧看者,日給米三升,以終其身……”
蘇良的話語,讓將士有了鬥志;文彥博之言,則免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戰後若能生還,加官加俸。
若不能生還,也能為父母妻兒謀得一份補給。
一些士兵們不由得低頭看向身上的鎧甲。
這份鎧甲,是生計,是災難,也是莫大的機遇。
這時,文彥博看向王信。
後者立即會意,站出來高聲道:“將士們,破貝州,擒軍賊!”
此聲一出,將士們齊齊呼喊了起來。
“破貝州,擒軍賊!”
“破貝州,擒軍賊!”
“破貝州,擒軍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