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門前。
蘇良剛下馬車,臺諫官們便率先圍了過來。
數月未見,蘇良對他們也甚是想念。
當即便寒暄起來。
曹護則是調轉馬車率先將唐宛眉和蘇子慕送回了家。
片刻後。
陳執中來到蘇良面前。
群臣在宣德門前齊迎蘇良,他這位首相定然要說一番誇讚蘇良的場面話。
在陳執中發言的同時。
夏竦站在人群后方,將腦袋幾乎埋進衣領中。
蘇良得到的每一句誇讚,都是在揭他那個“夏竦何曾聳”的傷疤。
同是在西北,與蘇良一對比,顯得他更是差勁。
雖然當時的情況與現在完全不同,但無論官家和民間百姓看的都是結果。
誰丟了大宋的臉,誰揚了大宋國威。
一目瞭然。
夏竦不得不承認。
當下朝堂,已無人能夠壓制住這位青年臺諫官的風華。
他現在考慮的,已不是對付蘇良,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樞密使之位。
……
片刻後。
眾臣齊齊去了大慶殿。
趙禎足足用了半個時辰誇讚蘇良,除了晉升他為侍御史兼知雜事外,還賞賜了諸多厚禮。
朝內百官皆甚是羨慕,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往昔,大家都在擺爛。
沒有人覺得自己很差勁。
但而今一些官員表現越來越好,官家批閱奏疏也越來越嚴苛。
就連夏樞相都熬夜看起了文書。
一些不想被取而代之的官員,自然也不敢再懈怠,下面想要坐在他們位置上的官員實在太多了!
……
近黃昏。
大慶殿偏殿,就剩下趙禎與蘇良二人。
趙禎笑著道:“景明,你可還有不便在朝堂上講出來的心願?朕今日高興,可一併答應你!”
蘇良思索了一下,道:“臣還真有兩個請求,希望官家能考慮考慮。”
“你倒是不與朕客氣!”
趙禎見過太多朝臣彎彎繞繞打啞謎,愈發喜歡蘇良這種爽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