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泉文集,火了。
大器晚成的蘇洵,火了。
幾乎是一夜之間,蘇洵在汴京城的書生士子心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今時談文章,繞不開蘇老泉。”
蘇洵甚是惶恐。
一時間,許多書生士子都邀他暢談古今。
更有一些勾欄瓦舍的名伶魁首願意倒貼錢財與他晚間在花船談論詩詞歌賦。
還有人宴請他參加各種各樣的宴會。
甚至還有一些大商人,送書,送錢,半夜送姑娘。
拜帖如雪花一般,人人都想做蘇洵的知己好友。
若是一些年少成名的公子哥兒,大機率會淪陷在汴京城的紙醉金迷中。
然而,蘇洵卻非常清醒。
他深知,這些人不過就是想借著他此時的名氣,博名利而已。
他不喜這些爛俗之事。
便換了一處居住之所,潛心讀書。
……
很快,《老泉文集》便傳到了趙禎與士大夫官員們的手中。
文彥博、范仲淹、富弼等相公,皆讚不絕口。
一方面是因蘇洵的文章與新法的主張甚是契合。
另一方面則是因蘇洵文字鋒利,敢於吐真言,揭發了當下的各種弊病。
……
趙禎看過《老泉文集》後。
在眾官員面前,盛讚了《六國論》,稱:“此乃治國救世之文,天下書生皆應習之。”
趙禎盛讚此篇文章。
除了認為此文確實精彩外,其實另有深意。
他是在告訴全朝計程車大夫官員們。
大宋日後不可能再犯“賂秦”之錯,以後絕對不會用土地、錢物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矛盾。
前些日子計程車兵對戰,讓趙禎對大宋禁軍的未來,信心十足。
此外。
趙禎稱願意給蘇洵留一個國子監夫子的職位。
當歐陽修將此訊息告訴蘇洵後,蘇洵直接婉拒了。
《老泉文集》給了他信心,讓他覺得他應該以科舉入仕,他決定接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