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館內。
蘇良與曹佾面帶笑容地來到大理五公主與大理特使段天海的面前。
段天海黑著臉。
一襲紫色長裙的五公主則是低頭擺弄著茶杯。
二人都沒打算理會蘇良和曹佾,更別提請他們入座看茶了。
好在蘇良與曹佾臉皮夠厚,當即便在一旁坐了下來。
蘇良率先道:“公主殿下,段特使,我今日乃是以私人身份前來,意在與二位談一筆買賣,此買賣若成,對我們雙方都大有裨益!”
蘇良直接將其與五公主的事情翻篇了,根本不打算再提。
段天海和五公主依舊沒有說話。
但二人未曾打斷蘇良或趕人,就說明願意聽蘇良接著講吓去。
蘇良直了直身子,接著道:“貴國地處西南,除我朝外,周邊夷部都非常貧瘠,且與交趾國有間隙,對外商貿較為被動,除了榷場貿易外,便只剩下貢賜貿易,這兩種貿易侷限性甚大,使得兩國民間很多貨品都無法流轉,邊境百姓也都難以各取所需。而今,我有一法,可解此局。”
聽到此話,五公主手上的動作頓時停了下來。
當下,大宋與大理的貿易有兩種方式。
其一,榷場貿易。雙方的榷場位於大宋邕州,朝廷干預性較強,許多商貨根本無法置換。
其二,歲賜貿易。所謂歲賜,就是大理國以“貢”之名,將自國的良馬、牛黃、犀皮、甲鞍貢給大宋,而大宋用賜的方式給他們絲綢、瓷器、文化典籍等,但此等方式的貿易額度較小,且還是一年一次。
大宋地大物博,除了缺馬外,其他都不缺。即使缺,也能從其他地方的榷場置換。
但大理就不行了。
由於地處西南邊陲,周邊不是窮就是亂,他們只能與大宋做生意。
蘇良看了曹佾一眼。
後者立即會意,從懷裡拿出一份文書。
“這位是曹家曹佾曹景休,其棄官身之後,便一直從商。我託他聯絡了十餘位汴京大商人,這些人皆可去邊境做生意,這上面有他們所做貨品的類別,大理缺什麼,告訴這些人就可以了,價錢絕對公道!”
“當然,我們也希望在馬匹和甲冑生意上,貴國可以讓一讓步。”
當即,曹佾起身,將文書放到大理五公主的面前。
五公主也未曾矯情,拿起文書便看了起來。
感情歸感情,生意歸生意。
作為皇室之人,她比誰都明白這個道理。
她看完後,將其遞給了段天海。
段天海看完後,心中甚是興奮,不過臉上依舊沒有任何表情。
很多大宋商人都將南境視為瘴癘之地。
若這些汴京大商人能去邊境做生意,對大理國絕對是有益的。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