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司,議事廳內。
王安石從一旁拿出一份文書,道:“這是去年年底,監榷貨務薛向提交的一份關於交引法弊端與復行見錢法的策略,二位看一下。”
當即,蘇良與王堯臣迅速翻閱起來。
所謂交引法。
又被稱為榷貨務山場制,或入中法。
主要針對茶業,也涉及少量鹽業。
在大宋,茶與鹽同等重要,百姓已經是一日不可無茶。
大宋的產茶區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
朝廷便在這些地方成立了六大榷貨務,進行茶葉專賣。
由於西北、河北邊境養兵較多,需要大量糧草。
朝廷便鼓勵商人自運糧草送到邊防各地,而後邊境官府根據當地市價和商人的運送路程,發給商人領錢憑證,即為交引。
商人們可持交引,去指定的區域領茶或鹽。
施行此法,主要是為朝廷節省採購、運輸物資的成本。
而為了提高商人的積極性,朝廷也會虛估市價,給商人一個折優價。
比如本應給一百貫,便直接給一百二十貫的交引。
這“二十貫”就包含了路費、折損、人力等一系列成本。
商人也是要有利可圖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商開始勾結,無節制地哄抬物價,造成虛估加抬。
一百貫的價值,能給到一百八十貫的交引。
嚴重損害朝廷利益。
大批次的鹽商、茶商,應運而上,皆是腰纏萬貫,富得流油。
簡單來講——
當下施行的交引法,弊端嚴重,已經形成了一條商吏勾結的黑色利益鏈。
地方吏員和姦商賺得盆滿缽滿,而朝廷虧損嚴重。
……
而見錢法。
則是官茶不用再以交引支付,商人可用現錢買茶。
朝廷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簡化中間環節,有效杜絕了虛估加抬現象。
簡單來講——
此法的好處就是,朝廷兩頭賺錢,充當了擁有特權的大商人。
此法在數年前便施行過,並且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嚴重損害了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商巨賈的利益。
他們想盡各種辦法破壞此策。
比如:將農戶的好茶降為中等茶;將好茶私售,劣茶售賣給官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