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興慶府。
國相沒藏訛龐看到大宋的回信後,不由得甚是鬱悶。
他本想趁宋遼起衝突之際,謀取私利,佔點小便宜。
哪曾想。
大宋稱西夏只有先派出士兵駐紮在遼國邊境,才會給予恩賞。
沒藏訛龐想了想,決定先答應大宋,然後儘量拖延調兵的時間。
當下的西夏。
既想與大宋成為盟友,又不想與遼國結深仇,既想從大宋身上得利,又不想參與到宋遼戰事中。
他們這點兒小算計,根本瞞不住人。
……
七月初五。
富弼與蘇良帶著五百龍羽軍來到了宋遼邊境,雄州。
雄州城北,便是宋遼的邊界,白溝河。
宋初,白溝河兩岸曾發生過多起戰事,然而自澶淵之盟後,白溝河兩岸則是榷場林立,商賈雲集。
而當下,白溝河兩岸的四大榷場,皆無人煙。
河對岸,遍佈著一片片遼軍的軍帳,時不時還能傳來戰馬奔跑,鎧甲嘩嘩作響的聲音。
雄州城,城牆高築,城垛參差。
投石機、弓箭、火油、石塊、滾木等皆已準備齊全。
目前,知大名府的龐籍負責後勤,而軍事指揮權則落在了富弼身上。
……
七月初六,午後。
天氣燥熱。
富弼、蘇良、雄州知州於嶽、數名廂都指揮使齊聚在雄州州衙內。
雄州知州於嶽,四十歲左右。
身形挺拔魁梧,面板黝黑。
若不是穿著一身文官服,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武將。
曾公亮知大名府之時,曾多次誇讚他:不僅勤於政事,還尤為擅於守城。
富弼與蘇良對他的印象都很不錯。
於嶽率先開口道:“富相公、蘇御史,目前遼軍的統兵者乃是遼國皇太弟耶律重元,兵力大概有十萬人左右,不過還有一些遼國大族,陸續派遣私兵前來,為其壯聲勢。近七日,耶律重元組織了四次演習,大有攻城之趨勢,不過,有澶淵之盟在先,他應該不會貿然出兵……”
耶律重元在遼國的身份地位以及所處的境遇,富弼蘇良等人都非常清楚。
此人好戰。
且隱隱有與耶律洪基爭奪皇位之勢。
當下,宋遼雙方都想一戰,來鞏固自己的話語權。
但又不願率先引戰,亦不願全面開戰。
誰先發動戰役,就意味著誰率先破壞澶淵之盟。
關閉榷場雖也涉嫌破壞盟約,但仍能找理由解釋,可一旦掀起戰事,那就真是破壞澶淵之盟了。
先開戰者,輸理。
不過若能打贏,那就是贏家定規矩,可通吃。
於嶽接著道:“耶律重元如此施壓,乃是故技重施,逼著我們與他和談。當下,誰先提出和談,誰便將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