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343章:蔭補之官,如何處理那些無用的官二代

蘇良講完後。

一名民間小報撰寫人為蘇良的這番言論起了一個名字。

名為:仕途勸退論。

依照蘇良所言,官員數額減少,讀書人數逐漸增多,那朝廷自然是優中選優了。

此等大勢,無人可逆。

若無過人的政事才能,想要入仕為官,那就是異想天開。

蘇良這番話,打破了許多讀書人的優越感,也讓很多人瞬間清醒過來。

優勝劣汰,實乃常情。

自己若跟不上大宋走向興盛的步伐,那自然無法步入仕途。

一言以蔽之——

“讀書應時時思變,變則可入仕,不變難為官。”

好在蘇良也為眾人指引了其他方向。

在當下這種良好的環境氛圍下,讀書人憑藉著自身學識,依舊可以在其他行業做出成績。

……

這一刻。

歐陽修與王安石也都站起身來。

蘇良這番言論,也引得二人深思。

當下的大宋就像一輛疾行的巨型馬車,百姓為馬,官員為馬伕。

當下,唯有認真驅趕馬匹的人,才有資格坐在馬背上。

那些只會坐在馬背上看風景或不斷用鞭子痛打馬匹的人,註定會被淘汰。

當下的大宋。

已經不是那個顫顫巍巍、負重前行的跛腳大宋了。

……

接下來。

書生士子們問詢的方向突然就變了。

“蘇御史,你覺得我若是棄仕途而從事農耕,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利用我的學識使得天下的田畝法令更健全,更有利於窮苦百姓?”

“三位官人,其實我對三司的稅收制度有所研究,能不能在這裡說一說,三位也指點一番。”

“歐陽學士,我擅於詩賦,但不擅於策論,我朗誦兩首詩,您能否點評一番?若後年科舉不中,我……我就賣詩為生了!”

……

歐陽修、蘇良、王安石三人,聽到這些問詢,不由得都露出了笑容。

這才是大宋年輕人應有的模樣。

滿懷熱情,鬥志昂揚,且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