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最後一日。
朝廷公佈了本屆進士科知貢舉的人選:知制誥劉敞。
許多考生都是一臉懵。
因為他們壓根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而知曉“劉敞”之名的考生,都是忍不住連連搖頭,感嘆道:此屆省考的題目恐怕要難了!
很快。
考生們便打聽出了劉敞的履歷。
慶曆年進士第二名,三司使王堯臣之內弟。
經義、卜筮、天文、方藥、山經、地誌,皆究知大略。
曾一日草九詔,一揮數千言。
引得官家盛讚。
歐陽修多次向他請教春秋經義,並戲稱其為:劉全面。
……
主考官的學術特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考題內容的方向。
朝廷任命劉敞知貢舉。
明顯是在告訴諸考生,此次省考,涉及內容較為廣泛。
考生能否高中,沒有捷徑。
不靠猜,不靠運,全靠自身肚子裡到底積澱了多少墨水。
與此同時。
開封府不斷張榜公佈那些借科舉謀私利賺錢的騙人套路。
考生們逐漸反應過來後。
大多都不再追求速成之法,而是認真讀書去了。
多名儒士稱——
此屆科考必然是大宋立國以來的最難一次。
……
十二月初三,午後。
變法司。
富弼、王堯臣、曾公亮、梁適、蘇良、王安石、司馬光等人齊聚議事廳。
正在輪流檢視一份奏疏。
此奏疏乃是官家命內侍在半個時辰前送到變法司的。
撰寫奏疏者。
是河北東路滄州南皮縣知縣方望恩。
方望恩年逾花甲,朝廷在半個月前剛同意了他的致仕申請。
他將於年後致仕。
這樣一名即將致仕的官員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建議。
“懇請朝廷為全宋底層官員增俸。”
變法司眾官員未看奏疏而聽到此建議後,都甚是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