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七日。
大宋東路軍正在規劃糧道、運送兵器輜重的路線時。
涿河北岸的遼兵有了新動靜。
遼國守將耶律添成率領三萬遼兵,依涿河之勢,擺下了軍陣。
他們在涿河對岸挖陷馬坑,運送弓、弩、標槍、拋石機等拋射兵器,後又有騎兵、步兵擺開了防禦軍陣。
此外。
距離幽州約六十里外一座名為天明寨的關隘內,也都佈滿遼兵。
對方的意圖很明顯。
先依涿河之勢,在涿河北岸進行陣戰(即野戰),與宋軍對攻。
他們勝則可朝前攻,敗則可撤入天明寨。
若天明寨失守,還有幽州這座防禦甚強的城池。
依靠涿河、天明寨、幽州城三道防線,逐漸削弱大宋之兵力。
此外。
因大宋東路軍佔領了瀛州、莫州、涿州、兵力分散了一些。
但此時又不能聚兵一處。
因為一旦將所有東路軍聚在一起攻幽州,幽州後面的順州、薊州方向的遼兵便會南下破壞大宋的糧道。
糧道一旦被破壞,宋軍便不得不後撤。
這就是作為進攻方所存在的劣勢,將被敵方不斷分散兵力和消耗兵力。
無策可解,唯有速攻。
……
東路軍,中軍大帳內。
趙禎、韓琦、蘇良三人皆望著眼前的沙盤,目光全都鎖定在了涿河之上。
一旁有一個木牌,上面鐫刻著兩個日期。
六月初八和八月初八。
前者是攻佔幽、雲二州的截止日,後者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截止日。
這時。
蘇良率先開口道:“遼人打仗還是頗有章法的,耶律良意在以涿河、天明寨、幽州城這三道關卡,不斷消耗我們的兵力,拖時間,拉長戰線,而他們當下卻是進可攻,退可守。”
“我們破局的最好方式,就是一鼓作氣,過涿河,先贏一仗,然後迅速攻佔天明寨,將氣勢打出來!”
趙禎和蘇良都認可地點了點頭。
正所謂: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若宋軍不能在渡過涿河後,一鼓作氣,將遼國的騎兵打退。
在打第二戰時,鬥志受到影響,將會更加困難。
這一仗,必然是一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