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八日,三更。
繁星滿天,微微寒。
八萬宋軍分四路攻向在檀州城北十里外駐守的五萬遼國部族騎兵。
四路大軍皆側重於攻擊敵軍兩端。
全軍將嚴格執行“遇遼部精騎則攻,遇皮室軍則守’的作戰戰略。
如此規模的宋軍出擊,遼國哨兵自然很快就能發現。
半個時辰後。
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站在檀州城城樓上,手按腰間長刀,面色極為嚴肅。
年僅二十六歲的他,看上去至少比多數同齡人成熟了十歲。
“命五萬部族精騎全力出擊,務必阻擋宋軍三個時辰!”耶律洪基高聲道。
三個時辰,只為消耗宋軍戰力,然後派遣三萬皮室軍全力衝鋒,謀得一勝。
這是耶律洪基所能想到的唯一能戰勝宋軍的策略。
……
大半個時辰後。
宋軍與遼國部族騎兵相遇,大戰直接爆發。
嗖!嗖!嗖!
轟!轟!轟!
床子弩、標槍、風火槍、風火雷等遠端兵器在距離遼軍還有近五百米時,便齊齊射出。
這一次,宋軍裝備的兵器甚多。
不為攻城,只為殺敵。
唰!唰!唰!
令旗搖動。
大宋四路軍,一路為兩萬人,每兩萬人又分為二十餘個軍陣,在各個營指揮使的指揮下,軍陣之間相互配合,全力拼殺。
戰鬥一開始,遼國部族的騎兵們就被打懵了。
宋軍的火力實在太猛。
他們還沒有走到跟前,便倒下了一片又一片。
之前遼營中盛傳宋軍的火器已經不足,但這次的火器比首戰時要迅猛數倍。
更要命的是——
遼兵本以為宋軍會瘋狂向前衝,然後與皮室軍大戰。
但是,當下的宋軍卻是不緊不慢,穩紮穩打,根本不急於向前衝。
一個個軍陣就如同一道道漩渦般,不停地將遼軍捲進去,然後慢慢蠶食。
不到一個時辰,許多遼兵便心生退意了。
特別是兩側的遼兵。
宋軍黑壓壓一片,實在太多了。
不時有風火雷在他們中間炸起,躲無可躲。
在這樣密集的兵卒佇列中。
一枚風火雷足以使得十餘名遼兵受傷,而其中有一大半都會失去戰鬥力甚至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