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九日,五更天。
齊州城,天色漸亮。
百姓們陸續出門,街道上不時傳來一道道叫賣聲。
就在這時。
有百姓突然發現齊州州衙旁的白色短牆上竟被人寫滿了文字。
要知,此乃州衙之牆。
禁止亂塗亂畫。
除了張貼告示外,無人敢在上面潑墨。
頓時,一大群百姓都湊了過去。
當看到上面的內容時,所有人都驚住了。
有人忍不住唸了起來。
“齊州,三路交界,倚山瀆為襟帶,控東海之咽喉,山水皆備,泉甲天下。”
“本應民物康阜,人壽年豐,然主官慵懶,諸事不為,害民大矣。”
……
“齊州知州葛文林,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晨飲濃茶,晚酌清酒,香水行裡混光陰……”
“慶曆三年十二月初八,為政績,一日間消獄訟案件八十七起,有罪無罪皆放,視大宋法令於無物。”
“慶曆四年三月,州衙召役力三百名,加固歷水河堤,本取三里外漁塘之土即可,擴漁塘又使河堤得固,一舉兩得。然葛文林為加功,取五里外之土固河堤壩,又取漁塘之土填五里外溝壑,一功變三功,徒耗役力。”
“慶曆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州衙宣告剿長清縣盜賊百餘人,實則逼民為盜,先任之放之,激化矛盾,化民之小錯為大罪,只為仕途……”
“懶官之害,遠甚於貪官,天下懶官不除,則大宋難興。”
……
“今,蘇良以命彈劾上官,只盼此文可以民聲傳至朝廷,傳至天下,令懶官伏法,還齊州清明……”
“齊州觀察推官,蘇良,書。”
……
“這……這……這篇齊州懶官疏也……也太敢寫了吧,葛知州和蘇推官,一定有一個要完了!”
“諸位,咱們速速將這篇文章記錄下來,州衙能讓牆上的文章消失,但卻不能堵住咱們的嘴!”
“蘇推官在長清縣任知縣之時,有青天之名,百姓甚是愛戴,我是相信蘇推官的,葛知州治下的齊州城,當下是什麼樣子,大家心裡應該非常清楚。”
……
百姓們議論紛紛,圍觀者越來越多。
就在此刻。
齊州觀察判官董大志也看到了這篇文章。
他臉色突變,立即朝著一旁衙役道:“立即將牆上的文字全部清除,不得留下一個字!”
稍傾。
他帶著一群衙役走到了撰寫著《齊州懶官疏》的牆壁前,朝著圍觀者高聲道:“諸位鄉親父老,吾乃齊州觀察判官董大志,此文完全是詆譭知州之作,不可信之。有傳播謠言者,杖二十,都速速散去吧!”
百姓們自然不敢與官鬥,紛紛散去,但還是有一些有心人記住了文章內容。
砰!砰!砰!
州衙衙役們拿著長刀、棍棒,直接將牆皮敲掉。
不多時,這篇文章便消失了。
緊接著。
董大志來到了剛起床的齊州知州葛文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