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祐三年,六月初三,清晨。
汴京街頭。
“小報嘞!館閣校勘歐陽永叔新文面世,館閣校勘歐陽永叔新文面世!”
街頭路人一聽到歐陽修有了新作,紛紛駐足購買。
而當路人們看到歐陽修新文的內容後,一下子就炸鍋了。
“這……這……歐陽永叔可真是敢罵呀,當朝能如此罵臺諫官的,恐怕只有他了!”
“罵得好!範希文不畏相權,敢於直言,卻被外放貶謫,若臺諫不敢為其說話,那以後誰還敢向兩府提意見!”
“哈哈……此文必將傳世,高司諫恐怕要永背這無恥諫官的罵名了!”
……
此文名為:《與高司諫書》。
乃是三十歲的歐陽修寫給諫院右司諫高若訥的一封書信。
歐陽修與高若訥並不熟。
寫這封信主要是因為——
范仲淹權知開封府期間,多次批評兩府首相呂夷簡,稱“時呂夷簡執政,進者往往出其門”,並將呂夷簡比作漢代佞臣張禹。
呂夷簡大怒,斥責范仲淹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
最終,范仲淹被罷去權知開封府之職,外放到了饒州擔任知州。
此事發生後,多名官員為范仲淹發聲,請求免其罪責,兩府張榜戒百官不得越職言事,剩下的發聲者只剩下臺諫官,而諫院右司諫高若訥,畏懼兩府,為保官職,默不發聲。
范仲淹離京後,歐陽修將高若訥痛罵了一頓,便是這封《與高司諫書》。
文中。
歐陽修譏諷他“在其位而不言,便當去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這對一名臺諫官而言,無疑是巨大的侮辱。
……
此篇書信在汴京城迅速傳播著,不到兩日便傳得人盡皆知。
人人都為范仲淹鳴不平,人人都欽佩歐陽修的勇氣,人人都對高若訥未曾堅守臺諫官本心而紛紛責罵。
……
諫院內。
高若訥得知《與高司諫書》已經傳遍汴京城後,不由得甚是氣惱。
三日前,歐陽修命人將此封信送到他面前時,他看後便撕毀了。
心中雖有氣。
但本以為歐陽修是不敢向朝廷上諫,故而選擇私下寫信辱罵。
他欲置之不理。
哪曾想。
對方的目的竟然是使得全民皆知。
這封書信的殺傷力,比歐陽修彈劾他十次還要嚴重。
臺諫官最重名聲。
而今汴京百姓大多都在辱罵他,他若不將局勢扭轉,那這個司諫之職可能就做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