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來到九七年,沈度又開始忙綠起來。
1997年6月,索羅斯糾結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聯合資金規模,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
剎那間,東南亞全融市場上狼煙再起,硝煙瀰漫,對抗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該國資本市場上下一片混亂,戰局錯蹤複雜,各大交易所簡直就像開了鍋似的熱湯,人們發瘋似地奔跑著,呼嚎著。
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鬥,便宣告“彈盡糧絕”,面對鋪天蓋地面的索羅斯大軍,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匯率已經力不從心。
1997年7月2日,當時的泰國中央銀行突然宣佈,放棄實行多年的固定匯率制度。
訊息一出,泰銖對美元當日狂瀉20%,持續了4個月的泰銖保衛戰宣告失敗。
泰國人只得拿出最後一招,來個挖肉補瘡,實行浮動匯率。
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各種準備。
各種反措施紛紛得以執行,泰銖的命運便被索羅斯定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了。
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歷史最低點,其被索羅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
泰國人更是心驚肉跳,捶胸頓足,責問蒼天。
不過,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將是一場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的開始,就連號稱“亞洲乃至國際金融中心”的南港對泰銖的情況也沒有過多地留意。
別人家的事情,與我何干!
這種賺錢機會沈度自不會放過,早已經佈置完畢,坐等收割財富。
沈度操盤很簡單,複製索羅斯手法,用自己的錢買股票,付5%的現金,另外95%的資金用借的,如果用債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錢,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買進價值五萬美元的長期債券。
不錯,就是借用槓桿放大收益。
泰銖崩盤,沈度拿錢走人。
一般情況下,由於金融市場之間存在無套利均衡關係,隨著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場的誕生和發展,外匯即期市場、遠期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衍生市場之間環環相扣,節節鎖定,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僅是在泰國,在菲律賓、印尼、馬來等亞洲國家,沈度早已提前佈局。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物件。
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
哪怕是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衝擊。
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沈度在忙著收割,進入八月之後,他在南港資本市場上的盈利到了驚人地步,到了該收場的時候了。
歷史上南港資本市場的高點出現在十月,沈度卻在此時下達了出貨的命令。
所謂出貨並不是一下子套現,而是有步驟,按照一定秩序賣出股票。
沈度握有大量小盤股,在一波急速拉昇之後,率先出貨。
而此時的資本市場人氣旺盛,為大資金套現提供了幫助。
進入九月,沈度手裡中小盤股不多了,只剩下大盤股,而這些大盤股對指數影響很大。
到了九月中旬,沈度手裡的小盤股、中盤股拋售一空,大盤股開始發力,一邊出貨一邊壓制恒指繼續上漲。
等到全部拋售結束,沈度又有數千億資金到賬。
好吧,沈度完成套現,把剩下的大盤股一拋了之。
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沈度要做惡人。
沈度搶在別人前面出清中小盤股,為何還要留著影響恒指走勢的大盤股?
沈度瘋狂拋售中小盤股,只是抑制了恒指上漲態勢。
如果想讓恒指下跌,非大盤股砸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