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一十一章 粉黑話術

蝗災雖然過去,這一年春夏的大旱卻造成了糧食的大幅度減產,加上蝗災的破壞,沙洲今年的秋冬是不好過了。

程家各個工廠、企業和門店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來做工的女工們家裡有地的,都請假回去搶種和搶收了,好歹還能有一些糧食可留下來吃。家裡沒地的女工們就靠著做工發的月錢過生活。以往物質豐富還好,如今糧價一下子漲到豐年的幾倍,她們也都沒去打過蝗蟲,沒有辦法挑蝗蟲屍體換糧食,工廠裡的產量也大大減少,女工們心裡都擔心的不行,若是工廠倒閉該如何辦?

程雲淓自然也是愁的,這麼多人、這麼多門店要照顧和養活,壓力山大。

謝明府上書朝廷,請求給敦煌免稅。王刺史表面上一片同情,暗中卻使絆子,賑濟糧先給了別的村縣。敦煌人民盼了許久,卻盼了一場空。謝明府跑去宣城詢問,王刺史拉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小謝啊,事急從權。敦煌抗蝗災取得了勝利,好歹保住了部分糧食,別的村縣可都被蝗蟲過境,一掃而空呢,不能看著別的村民餓肚子呀!

可是……

可是某做刺史的也很難,朝廷就發了這些賑濟糧,某一想到受災深重的災民們很有可能餓死路邊,就愁得吃不下睡不著,你看,某頭髮都白了好多……

初出茅廬的謝明府臉皮較薄,沒抹開那個面子,灰溜溜地鎩羽而歸,不但賑濟糧沒要來,減免賦稅的名額也沒要來。

從宣城回來,謝明府把自家關在縣衙後院裡生了兩天悶氣,深刻地檢討自家還是太嫩了,耍無賴耍不過王刺史,讓敦煌吃了個大虧。

全敦煌的老百姓盼著賑濟糧和減免賦稅的政策,卻盼了場空,失望透頂,開始懷念戴明府,咒罵謝明府。有那好事的、居心叵測的,便在私下裡散佈不利於謝明府的流言,說因何敦煌大旱?有蝗災來襲?莫不是因為謝某人便是那惹禍的災星?若不是新縣令的到來,敦煌何至於受災?往日那許多年不都是豐年?

這流言傳的非常快,轉眼間便人心惶惶,那些在抗災的時候還抱著謝明府大腿哭,磕著頭喊他救命恩人父母官的農人們,一個轉身便抹開了臉,對著縣衙吐口水、指指點點,怨氣沖天。

等到謝明府發現有些不對,讓馬縣尉去查的時候,這流言在敦煌城裡城外已經傳得滿城風雨了。

“總覺得這事不簡單。”程雲淓對程大郎道,“沒有王刺史的人在裡面攪和,那才叫有鬼了。謝明府來自隴西,單單這一條就足以讓王刺史他們坐立不安了。”

“某也派人去查過,傳這流言的有些是最普通的農戶,卻也有幾個家族的佃戶相關聯的。”程大郎說道,“今日下晌某派人跟蹤了一個傳話的小廝,正是郝大郎家一個莊頭的女婿。”

“郝家也摻合進來了?”程雲淓有些吃驚,“謝明府與他們家利益無礙呀。”想了想,又瞭然,說道:“是了,若是刺史那邊明裡暗裡透了話,這些敦煌土著自然是擇木而棲。郝氏在敦煌經營幾代,家族中又有人在外做官,他們若是與刺史合作,估計會帶動敦煌士家中很大一批反對謝明府。”

“那該如何應對?”

“打輿論戰嘛,咱們也會。”程雲淓說道,“咱們跟謝明府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不是,站在同一艘船上。想搞垮他就是要搞垮咱們。如今看不慣咱們的人可多了,說不定還要從咱家下手呢。”

說罷,招了關小二進來,三個人密謀了一番,拍拍手領命而去。

沒多久,敦煌的街頭巷尾又開始暗搓搓地流傳說一句話:“邪崇西南來,鳴沙斬斷之”。西南是哪裡?土蕃啊......謝明府斬斷了邪崇侵害民眾,便遭到了排擠,敦煌明明遭了那麼多難,賑濟糧款卻被給了別人。

謝明府領著敦煌民眾抗旱、抗蝗災,救了全敦煌的民眾。

陛下贊之,頒旨嘉獎。

但,為何不給謝明府資源?為何要汙衊奉聖上旨意前來治理敦煌的朝廷命官?

謝明府年輕有為,究竟擋了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