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三章 土製水泥

程雲淓想打道回府的計劃,因幾日幾夜的瓢潑大雨而被迫推遲了。

這段日子,程家姐弟在長安城內風生水起的攪出各種事情來,郭二郎都一無所知,他和帶到長安的兩家女工和家屬一直留在長安城外盧家的一處有陶瓷窯的莊子裡,跟著燒窯的師傅們一起研究如何做水泥。

女工和家屬們則四處買了板油和燒鹼,開始做肥皂。

剛剛來長安的時候,女工和家屬們本來是跟著程雲淓住在盧家別院的,但因為程雲淓一開始便得罪了蔡尚書,怕她們受程家牽連,趕緊將她們送去了城外莊子裡“避暑”,想等到安定了再接回城裡。

跟著來長安的女工們都是資深的藝術皂技術工人,在程家做了好幾年。她們在莊子裡無所事事,眼看著帶過來的幾大馬車的藝術皂都當作貢品和禮品送完了,新店面也不知什麼時候能開起來,自家便商量著開始將藝術皂做起來,新店面一開的話便有庫存有貨物可以賣。

程雲淓給了她們很豐盛的搬家費和這段時日的“防暑降溫生活費”,兩家人商量了一下,拿著自家的這些錢,去莊子周邊買了原料,在兩家人住的小院子裡騰出兩間房做車間,便開始做起藝術皂和精油皂來。

等程雲淓找了機會跑去莊子看她們,兩位女工穿著工作服高高興興地拉著她去車間,裡面已經做好了幾架子的藝術皂和精油皂了,每架子上都用歪歪扭扭的字跡認真記錄著肥皂製作的時間,把程雲淓感動得要命。

怎麼都這麼善良,這麼好呢?一定不能辜負她們啊!

咱就算門店暫時開不了,把製作工坊開在盧家的莊子裡,安全性總應該沒問題的吧?

於是程雲淓又冒著雨行動起來,在盧家莊子裡租了個帶水井的小院,稍作收拾,便掛了制皂坊的牌子出來。一方面大力收購板油,一方面又去莊子的養豬棚裡挑了好多頭小豬仔,生猛地劁了,讓農戶們養著留著生板油、賣豬肉。

如今長安城朝堂形勢不太明朗,她不還不太敢這般張揚地把“天皂地設”開出來,便與小曹管事簽了合作協議,制皂坊裡製作出來的皂品,尤其是現在夏天抗蚊蟲叮咬和去汗漬的艾灸皂、薄荷香型皂,一部分拿去了益和堂,一部分則拿去了盧家現有的專供權貴階層的胭脂水粉鋪裡租了一個櫃檯開始賣皂品。

至於造紙的姜家,與程家的關係攪合的不深,不怕被牽連,很快便租了房子開始悶頭造紙。粗姜衛生紙、細姜衛生紙、還有給程家的皂品做的包裝紙……都做了起來,馬上就在莊子左近都開啟了銷路。

郭二郎的研究工作辛苦一些,也無法立即取得成效,他日日蹲在陶器和瓷器窯那邊,借了莊子上的大騾子磨著那廢棄的陶、瓷碎片,磨成粉,再按照比例加黃泥、熟石灰和石膏進行大力攪拌調和。認真記錄下用量配比,攪拌時間、乾燥時間等等。

因為天氣一直下雨,下雨,下雨,按比例做出的水泥在莊子裡撲路,卻一直沒幹,沒法實驗到底牢固度和強度如何,郭二郎和窯工瓦匠也挺著急。

終於有一天,程雲淓去莊子的時候,郭二郎一臉憔悴,卻又是歡歡喜喜地拉了她去窯那邊,看他們為試驗修建的一段水泥砌的防水堤。前幾天的大雨將旁邊的夯土堤都衝爛了,水泥防水堤還好好地挺立著,旁邊的一段水泥路也抹得流光水滑,上面雖然有點貓狗小動物跑過的爪印,但這五十米長,一米左右寬的土製水泥路分成一段一段的,被大雨沖刷得鋥光瓦亮,一群人上去又踩又跳,甚至牽了牛車上去壓,都不曾留下半個腳印!

“我們成功了!”程雲淓高興地大喊起來,拖著被雨水打溼的衣裙下襬,在大晉第一條水泥路上勇猛地踐踏!

“東家,就是最近雨水太多,咱們做的時候都搭了棚子防雨,等了好多天才幹了,還摸不透太陽底下多久會幹。”郭二郎高興地總結道,“等天晴了,咱們就再在日頭底下做更多一些試驗。”

程雲淓連連點頭,當夜便留在了莊子,將郭二郎和匠人們這些日子以來的工作紀律做了一個整理,最終形成了一個水泥製作流程和配比報告,又與小曹管事討論了之後,初步擬定了一個對外銷售的價格區間。

郭二郎非常開心,他決定繼續研製混凝土和東家所說的預製板,待研製成了,長安城裡“天皂地設”的鋪面便可修得又寬闊又結實了!

程雲淓想得則更多,水泥研製出來之後,在建築方面可就是個大的進步了,也不知能不能用在秦徵他們北庭各州城的城防工程上?

她興致勃勃,又渾身髒兮兮地回去長安,把在盧家別院裡給幾個孩子上課的施氏和周嬤嬤嚇得不清,還以為她在路上翻了馬車、遭了劫匪呢。

妍娘亭主卻已然習慣了,她阿耶每次出去公幹,也都是這般又髒又亢奮地回來。

“二孃二孃,怎生這般開心呀?”妍娘牽著自家阿妹的小手,眼睛亮晶晶地問道。

“工作使人快樂!”程雲淓擠擠眼睛,笑眯眯地道。

她把那水泥方子寫了三份,一份讓程大郎飛鷹傳書去敦煌給了謝明府,一份準備給秦徵,看他用不用得上,還有一份則是為戴明府準備的。雖然他在戶部主要的工作方向是興農,但他是個幹實事的人,若他把方子獻上去,應用在修橋、造路、建築和農田水利上,必是能造福天下,聖上也能給他升好大的官呢。

周嬤嬤趕緊張羅著侍女為程二娘子換衣洗浴,心中那份勢利的輕蔑在這段時間的接觸中已然消散了一些,卻還是覺得,程家姐弟到底上還是小農戶出身,便是見過聖上,也做不得名門閨秀的。

看那程二娘子,本來一表人才,又能幹性子又好,喜歡的卻是行商、興農、修路、做房子,談起這些來興致勃勃,烏溜溜的大眼睛閃閃發光。可若是接到一張請她去遊園、詩會的請柬,那都是要嘆足了氣。

程家小小郎倒是聰慧懂禮得很,幾位小娘子也都讀書識字,只是她們整日學的都是算學、文書、記賬、律法等等,阿柒每隔兩日便會揹著小書簍,去益和堂學醫藥,三娘子雖嬌怯懦弱些,卻精通數術,一時也不學琴棋書畫、女工繡活,規矩也學得馬馬虎虎,夠用便行。

倒是草兒,作為一個小侍女,認認真真地學管家,學規矩,立志要學了周嬤嬤的一身本事,把家裡家外都照顧的面面俱到,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