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師真好

明慧大師看著她那滿臉的興奮,忍不住伸手彈了她一個腦嘣兒,說道:“你自家去問秦十一好了。”

程雲淓吃了痛,又沒聽到八卦,很沮喪,摸著那牌子站起來準備離開。

“你不給灑家斟茶倒水,竟想往哪裡去?”明慧大師生氣了。

“兒去找個工匠,將這牌子復刻上十來只,也弄上銅鏽做得一般模樣,給兒家人一人掛上一隻,若再有秦家的人上門鬧事,兒們便掏出牌子大喝一聲:呔!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明慧大師拍桌:“一派胡言!這又如何做得出來?”

“只要有錢,還怕找不到好匠人來做?大師且看兒的罷!”說罷便拿著牌子一溜煙跑掉了。

留下明慧大師覷著那歡跳的小背影,過了一會兒才納悶地喃喃自語:“叫她一聲她便答應了啊,怎的不是?”

素食肆的生意在張真人走後有一點點回落了,但上座率依舊是爆滿,把楊大郎和王娘子一家忙得團團轉。因為阿羽已然被送回了宣城,便又招了兩個後廚幫王娘子切墩和採買。

這樣後院便不方便住了。

程雲淓便在隔壁客舍長租了一個相鄰的很小很小的小院子,帶了弟妹和羅大娘、阿柒住進去,兩邊牆扒了一個門,把兩個院子連在了一起。

素食肆帶火了這邊客舍的生意,還有附近農家的每日也挑了新鮮菜和糧食、豆子過來兜售,也把周圍農人的生意帶起了一點,慢慢地形成了一個周圍幾個村的小集。

驚雲觀的觀主寥塵道長嫌人多太煩,道觀旁邊開集市太不成體統,便與觀前的衙役商量,將聚集在那邊換雞蛋豆子菘菜糧食的農民們趕散了。

但散了不久,農人們另找了一個空地,又聚了起來。

對此,程雲淓還是挺開心的,她就是喜歡熱鬧,喜歡逛吃逛吃逛吃,所以隔三差五的早上她給阿柒和小魚兒上完課之後,都會蹦噠蹦噠地跑去集市裡逛兩圈,看看有啥可以買的,有什麼自己以前沒看到過的好東西。

有一天......

程雲淓如往常一樣,揹著個小揹簍,蹦蹦跳跳地出門逛街。那小集前段時間清淡了好多天,說是各家各戶都回去秋收了。程雲淓其實很想去看看如何秋收,如何交稅的,但現在楊大郎一家忙得團團轉,實在沒有人陪她去。

集裡的人比以往多一些,卻還沒到鼎盛的時期。程雲淓挨個攤位看過去,順便買點新鮮蔬菜,有好的還讓直接送去食肆的後門。她現在已經很能幹了,稻子麥子黍子也都能分得清了,進步還真挺大的呢!

正揹著小手溜溜噠噠的時候,忽然看到什麼黃色的東西在某個地攤上忽隱忽現,似熟悉,有彷彿好久好久不曾見到。她邁著小步子一溜小跑地跑到那個地攤上。地攤的主人顯然是從很遠的地方過來的,風塵僕僕,兩手都是黑泥,穿著也是有點破爛的舊衣服。因為是從別的地方過來的,他沒搶到好地方擺攤,自家的攤子擺在最邊角的地方,兩個大籮筐,一筐是看上去有點酸的山梨,一筐裡是曬乾的菌子,前面還有幾個麻袋,也裝著菌子,和......玉米!

對,是玉米!

是黃澄澄、包著淡綠色玉米衣,長著長長穗子的玉米啊!

“哇!”程雲淓激動了,問道:“這位翁翁,您賣的這是什麼呀?”

“這是......黃金黍。”老漢沒想到有人會來問,雖然只是個小娘子,也趕緊殷勤陪笑著說道。

“黃金黍?”程雲淓讚道,“好名字!聽上去便很富貴。這黃金黍是果子嗎?還是糧食?”

“是糧食。”那位老漢笑著說道。

“糧食?”旁邊攤子上的攤主歪過頭來看,疑惑地說道,“怎麼從未見過?”

老漢坦白地說道:“老漢活了這多年,也就是今年夏秋才頭次見,就長在山裡面,田邊上,許是以往都有糧食,沒注意到。老漢家躲戰事躲進山裡幾個月,糧食都吃完了。就看到這個長在四處,高高大大的,結出來的這果實都不認得,原本也不敢吃。卻是有的村民太餓了,就掰了吃了一顆,嚼在口裡竟有些甜。煮著吃、烤著吃都好,飽肚子,那可不就是糧食了?那高高大大的杆吃起來也有甜汁子。村裡一起的有婦人生產,無有紅糖,邊煎了甜杆子汁子,也一樣!”

旁邊有路過的人看老漢說的起勁,低下頭拔拉了幾下那露了一粒一粒黃色果實的大果子,摸著下巴問道:“有這般的好?”

“回郎君話,可有呢!”老漢笑起來,說道,“郎君不知,老漢村裡五十多口,躲戰事躲在山裡,又凍又餓,沒了近一半。剩下的一半便是靠著吃地胡瓜和這黃金黍活了下來。若早發現這黃金黍,老漢村裡也不會死那麼多人了。村正說這肯定是老天可憐蒼生,撒下的種子,這黃黃燦燦的,比大黃米小黃米都要大,都頂餓,所以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黃金黍。鄉下取的土名字,讓郎君、娘子們笑話了。”

“地胡瓜,是什麼?”程雲淓心念一動,趕緊問道。

“就是這泥里長的地胡瓜。”老漢指著籮筐裡泥巴裹著的東西,歉意地說到:“這也是山裡面挖到的,都埋在地底下,若不是有野狗刨出來,老漢們也不知能吃,而且還甜!”

程雲淓眼淚都要出來了:俺的紅心大紅薯呀,俺的烤地瓜呀,嗚嗚嗚,哇哇哭!

“看老漢的樣子,不是敦煌人吧?”又有幾個婦人上來扒拉著,都對黃金黍感興趣,對那泥裡挖出來的紅薯非常嫌棄。

“娘子眼力好,老漢是黨河岸往西十里村的。”

“挺遠的吧?”

“遠!足足走了十日,才走到鳴沙山。”

“這般遠,世道又不好,老漢怎的挑了東西到這遠來賣?”

“倒不是特意來賣的,”老漢說道“老漢家躲在千里沒吃沒喝的時候,小孫兒病了,冒死出來找大夫,正好遇到迎山觀的一道長,救了小孫兒。如今小孫兒樣樣都好,又聽說迎山觀的張真人就在鳴沙山,等秋收以後,便挑了兩擔子的山貨,與老漢家大郎跟了一隊商隊,一路過來的。那知張真人早就離去了,沒緣法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