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淓做了這許多的事,記事本上一條一條地都畫了,輕鬆了好多,錢匣子裡的錢卻也同樣空了好多。楊大郎將這幾個月的盈利都送了過來,算一算也不太夠。空間裡的小金子每天也不過那麼一點,可修繕院子卻是要花的更多。
益和堂已然都裝修完畢了,匠人們帶著工具和木料石料也都進駐了小院子。
程雲淓連熬了幾個夜,拿出前世畫畫本事......的十分之一,用假裝笨拙的筆觸畫了廚房和淨房的圖給匠人師傅們看,引得他們嘖嘖稱奇。又因為馬上冬天到了,在正房和兩個廂房裡都修了炕。宣城裡民居住宅裡不流行修炕,敦煌倒是一半一半,各家各戶雖然不是每間房都修了炕,但至少也都修有暖閣。程雲淓與匠人的頭兒商量之後,便在幾間臥室裡修了炕,正廳裡修的是地龍。
淨房修的更大些,乾溼分離的設計,廁間和浴室都隔開了,以免有味道。前院正院後院,沿著排汙渠的走向修了大小不同的三個淨房和浴室,下面都挖了排水管道。匠人們都在奇怪,家裡沒那麼多人,為何要修那麼多?
每間浴室裡都修了小浴池,通到外間是一個灶,冬日生上火,浴池裡的水便一直是熱的。同樣也修了一個手動的淋浴,也就是高處放一個能拿下來的木桶,用細竹子做了管子當淋浴頭,用松香封住縫隙,拿軟木塞塞了口,做成水龍頭。雖然沒有花灑那般舒服,但洗頭的時候是真方便。
茅廁裡砌了洗手檯,也是同樣的設計,高處放一個桶,細竹子做了管子,拔了軟木塞便有水流下來,流到茅廁坑裡日日沖洗不停,便是很乾淨了!
廚房也設計了洗菜臺和半人高料理的大臺子,水井裡本想做那種虹吸的抽水口,卻沒有橡皮可以密封的,便修高了井臺,做了軲轆,便也能方便一些了。
後院的後罩房也好好修了起來,擴大了一間做了後庫房,剩下三間為楊大郎一家三口留著,啥時候回來都有地方住。
各房的傢俱本想重做,卻因為時間好似不太夠了,再做傢俱的話,新年前便完工不成了。小陳大夫家的管家馮娘子於是介紹了一家舊木器店,帶著程雲淓去看了一圈。果然滄海遺珠,有不少成套的好傢俱呢,只要修復修復,刷重新整理油漆,便又是一條好漢。
舊的便舊的吧,咱也不是大戶人家,不需得那多的講究。
攢的銅錢和金子便是這般如流水花了出去。
程雲淓在前世便是個手頭松的,愛買東西愛花錢,愛享受。小時候伸出手來,五指間都是有縫的,被媽媽說是漏錢的爪子。如今重活一世,小手手並得也不是那般的緊。
“所以才要努力賺錢嘛。”程雲淓又拽著小拳頭為自己鼓勁。
進了臘月,農家開始殺豬,章屠戶收了好多的豬板油,帶著家裡幾個勞力,一路挑著送去了益和堂的角門,然後抱著油膩膩的銅錢滿意地走了,說好等殺好了羊再送了羊油和剃好的羊絨送過來。
程雲淓於是帶了沈二孃和彭三娘去了程氏制皂工坊,開始了制皂工作。
先是熬油,將大肥膘稱了斤兩,切成小塊放進新打的大鐵鍋裡煉,記錄下生板油和煉出的豬油的比率。煉出的熱油降溫之後倒入深鍋裡,加入燒鹼溶液,小火加熱。邊加熱邊攪拌,慢慢加一定比例的水降溫,一直保持著4050度左右的溫度,不停攪拌,不停攪拌......這一步最累人了,在前世現代社會,程雲淓都是用攪拌器來做的,而且每次做的肥皂量也沒這麼大,所以還不覺得有多麻煩,而現在,都是人工的,還沒有那麼好的攪拌器,連續攪拌上半個多時辰真是胳膊都沒了......
總是就是各種攪拌,直至反應完全,再析出鹽分。這個時候再加入香精啊、顏料啊,藥材啊等等,繼續攪拌均勻,便差不多好了。
不加香料的便是洗衣皂,加了香料的便是香肥皂,加了不同打藥材汁子的便是各種藥皂。將濃稠的肥皂液各自倒入不同的模具裡,等待成型,便成功啦!
這樣的工作程雲淓前世做過好幾年了,真是熟練到不行,只是當時都是有各自成品油買來給她做的,這回則是她自己要煉油,步驟多了好多,所以她每個步驟都詳細記錄了下來,做到有據可依。
玉娘子披了件披風,將雙刀抱在懷裡,靠在門廊的柱子邊,遠遠地看著程小娘子帶著兩位僕從裡裡外外忙個不停。
她們三人都穿了大圍裙,戴著一直到胳膊肘的大手套,臉上帶了淡藍色紙做的口罩和一個又精緻又奇怪的透明的琉璃眼罩。
彭三娘切肉煉油,沈二孃熬皂攪拌,程小娘子拿著個硬殼子的記錄表,跳來跳去各種記錄,看著溫度計,指揮加水降溫等等。
豬油這般一煉,太香了!香飄整個街區呢!連玉娘子這般冷靜的人,都忍不住嚥了咽口水。
煉出來的豬油渣灑了點鹽便可以空口吃,程雲淓只有小時候才這般吃過,咬在嘴裡脆脆酥酥的,真是好吃極了!
只是這般煉了好多天,天天聞著著豬油渣的味道,玉娘子都要吐了,趕緊站的遠遠的,省得回到家身上頭上都是豬油渣的味道去除不掉。
那些豬油渣用大簸箕裝了,一部分送了益和堂去,給那邊的廚娘做了給大夫和學徒們中午加個菜,一部分送去了吳大夫和小陳大夫家,還有一部分送去了正在裝修的程家小院中,給裝修的匠人們改善生活。
然而,送了幾天之後,送不出去了。再好吃多吃也會吃膩的哇,這可咋辦?
這煉油的香氣很快就吸引了嘴饞的小童們在門前遊蕩,有的是附近居民的孩子,有的是周圍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程雲淓便將剩下的豬油渣都拿回去,晚上切了蔥和蓴菜進去,發了面,讓彭三娘和沈二孃早起做了大包子,在益和堂后角門那擺了個攤,一文一個,豬油渣菘菜大包子,賣起來!
玉娘子:......太會了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