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華山一劍爭千年 第七十八章,索翰林與逍遙樓(二)

華山雖然有十四俊傑,但是其中真正擔得起俊傑二字的,不過風雁冰、袁弘以及索翰林,還有小丫頭冬竹而已。不過小丫頭身份特殊,加上自幼無母,所以倍受門內長老以及師兄們寵愛,天賦很高,境界卻因為時常偷懶並不顯眼,其他仙門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華山派十四俊傑中的十四,是古靈精怪的小丫頭自己給自己安上的名頭,是小孩子的胡鬧罷了。

不得不說,冬竹的調皮舉動倒是為她自己省了許多麻煩。玉女閣的未來大姐,若是沒有一個能撐起檯面的名頭,會有數不清的麻煩找上門來。

而在華山派十四俊傑中的前三位,大弟子風雁冰老成穩重,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在不荒廢自身修行的同時幫助華山處理了許多要事,在修煉界聲名頗高,乃是下一屆華山掌門的不二人選。

二弟子性格執拗暴躁,一言不合拔劍相對是常有的事。許多老人曾經斷言,華山派當代弟子輩中的老二袁弘不適合修劍,更適合握刀。但是袁弘本人一笑置之,豪邁地說道:刀皇在上,小子還是不汙他老人家的眼睛了!安心練劍就好。

這話一出口就幾乎把所有的刀客都得罪了個遍,學刀就是汙了刀皇的眼睛?那天下還不能有刀客了不是?偏偏又無人能夠反駁。刀皇本來就在上,哪裡錯了。難道刀皇在下不成,居中也不成啊,刀皇就是高高在上!

刀客們氣的頭冒青煙,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罵這小子一句乳臭未乾,毛頭孩子一個,也敢言及刀皇?其間也有刀客聽了袁弘的無心之語,險些道心不穩,可見這老二不光一是個愣頭青,也有惹禍精的潛質。

至於老三索翰林,人如其名,可愛讀書,如果身處世俗凡塵,絕對事一個科舉的料子,最差少不了一個探花郎。自他五歲被冬化雪帶回華山,便以酷愛讀書聞名天下,曾揚言要當一個翰林,編編書、讀讀書,當一個儒劍仙。這種名氣誠然也有那座逍遙樓的襯托,但是絕對少不了索翰林自己的努力。但是,這個老三,除了讀書,似乎再也沒有其他閃光點。華山派掌門都對索翰林非常無奈,說他是一個書呆子,明明天賦不錯,卻總是坐在樓前打坐,明明已經樓內藏書倒背如流,仍然不挪動屁股去練劍,空耗時光在樓前打坐。

索翰林對此恍若未聞,固執己見,發誓永生不離逍遙樓,並憑藉自己的劍術讓掌門無法反駁,一時傳為怪談。

恰在那一年,一個散修因為對外出遊歷的一名華山弟子有所照拂,華山給了他一次進入逍遙樓的機會。那弟子正有修行上的問題想要亟需解決,便想去逍遙樓閱覽功發求取解決之法。讓人意想不到的,那人在樓外意外撞到了守樓的索翰林,因為覺得這個年輕人氣度不凡,便與之隨意地閒聊了幾句。這一聊,半日光景悄無聲息地過去。散修沉浸在與索翰林的對話之中,甚至忘記了進入逍遙樓一事。

日落之際,散修回過神來,發現自己的所有問題,已經在對話之中迎刃而解,哪裡還需要進入逍遙樓翻書?

散修衝索翰林俯身三拜,大笑離去,揚聲喝道:

“華山萬劍華蓋天下,果然名不虛傳!”自那日起,索翰林的聲名遠揚。關於索翰林背下來逍遙樓內所有藏書的傳聞,也在這名散修口中得到了證實。

與那名散修同時傳出華山的,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傳聞。索翰林的二師兄,也就是脾氣暴躁的袁弘,在一次與比劍的時候,不小心斷了對手一臂。那名對手乃是上京城內一名高官的子弟,自幼跋扈慣了,怒不可遏之際揚言要屠了華山為自己的胳膊報仇。袁弘是何等人物,自幼在華山修煉,豈容人侮辱華山。二話不說,袁弘一劍抹了那人的脖子。

袁弘一劍下去,可是捅了馬蜂窩。與他比劍之人,乃是大夏皇朝戶部尚書,柳曄的長子。柳曄深得皇恩,在朝廷內握有重權,且極其溺愛自己的長子,聽聞噩耗連夜如皇宮向老皇上哭訴自己的遭遇,請求皇帝懲辦首惡元兇,甚至要皇上治華山門規不嚴,縱徒行兇的過錯。

袁弘當即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稍不留神就是粉身碎骨,畢竟他殺的是人,破的是天下仙們與皇朝共同制定的規矩。柳曄的也的確是手眼通天的人物,皇上還沒有下令,他已經動用自己的手腕,活動了許多人脈,請出了許多秀修煉界的老前輩上華山問罪。

這些老前輩德高望重,饒是冬化雪都不能善加得罪,處理事情顧慮頗多。袁弘被人提到柳曄面前之時,其中一位老者感慨道:

“柳家小兒雖然有錯,但罪不至死。然而你脾氣實在太過暴躁,劍走雙鋒,鋒芒畢露,易傷敵,更易傷己,還是握刀吧。”老人老神在在,諄諄教誨,擺出一副希望後輩不要走錯路的世外高人的模樣。

袁弘聞言哈哈大笑,大聲笑言一句:

“刀皇在上,我豈敢汙他的眼睛,還是安心練劍吧。”說話之時,袁弘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其間一位老者腰間的雙刀。

主位上端坐著倆位老者。說話的老者以拳正道,與柳家關係最為緊密的老者卻是一個刀客。

佩刀老者當時氣得臉色烏黑,自然認為袁弘是在說他汙了刀皇的眼睛。殊不知,袁弘看的是給修煉界的前輩們端茶倒水的僕從,那時正好站在人群之後,隨時準備上前侍候。至於那僕從是靠什麼辦法瞞過幾位大佬搞小動作,提醒二師兄如何對答就不得而知了。

後來人們才回過味兒來,逍遙樓裡的藏書種類極多,隱藏境界氣息的功法經卷也不在少數。當然,首先讓修煉界的人感受到異樣的,是天下刀客的舉動。

袁弘看似侮辱了天下刀客的話,不但沒有引來刀客們的對立,就連那位首當其衝汙刀皇眼睛的老前輩都沒有對袁弘說什麼狠話,沉吟少許便一笑置之。甚至於,他的門派在那之後與華山派來往漸密,有結盟的勢頭。

年輕人可能不知其間深意,老傢伙們則不能不讚嘆一句:聰明。

袁弘的話,看似得罪了天下刀客,卻也點醒了天下刀客。刀客們的頭頂立著一位皇者。這位皇者,曾經有一位對手,這個對手聖隕在了華山。

劍聖!刀皇的對手,也是刀皇的弟弟,遺劍華山。

也許是不想踏臨這片傷心地,也許是想將聖劍遺澤後人,也許是覺得人已去,留劍無用無人用?

不管什麼原因,雲都無人來到華山取劍,聖劍便成為了華山劍牆裡的一把劍。

再後來,華山劍牆裡又出現了一把自稱手握聖劍的殺身劍。

華山與劍聖之間,曾經共同浴血,成為當年那場大戰的一個轉折點。華山與刀客中的皇者,自然也有諸多牽扯,所謂的香火情兜兜轉轉,不過是故事的傳遞。且不說這些百轉千回,世間刀客,多在北疆。華山的功績卓越,但畢竟過了五十年,時過境遷,連一個紈絝都敢說出屠盡華山的話,在北疆廝殺的刀客想到其中關竅,怎能不為之唏噓,怎能不為之憤怒。北疆的劍,不比刀少!

看似黃口小兒的無心之言,讓人想起了華山的功績,這比自己說出華山之前的功績大不相同。若是自己說出來,難免有人會說,有功之人,便可以放縱後輩行兇?好話還是要由旁人來說才是好話。

當然,刀客們之所以人盡皆知刀皇與劍聖的故事,連年輕一輩也知道地非常詳細,少不了說書人講的故事地推動。

事後,上華山問罪的柳曄被問罪革職,理由是三個字:朕有一把劍。

袁弘則被罰面壁思過一年,面的是聖廟的壁......傳聞之中劍聖的聖廟,世間無數修士求而不得的聖廟。

而那位小僕從指點完師兄後,便再次回到逍遙樓前打坐靜修,頗有指點江山的軍師風度。

讀書。

打坐。

聽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