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叢於是便將胡忠華和吳朝平二人一路北上,資助了不少逃難的難民,之後又將全部銀錢用來為同鄉看病,最後導致身無分文要被趕出客棧,恰好被蘇洛留意到,然後讓自己出手相救這件事前後說了一遍。
他是個說故事的能手,本來也就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事,被他說的是跌宕起伏,越皇的臉色也跟著變了數變。
最後,越皇嘆口氣:“她倒是個心善的!”
“齊國公夫人的性子就那樣,前段時間她家紙坊出事,死了個賬房,也是她當初見那對兄弟可憐,帶在身邊的,她那段時間可難過,還說是自己害了那對兄弟。那賬房出殯的時候,她還親自去了!”
越皇聽得連連點頭:“做人就該如此,哪怕是對微末之人,也該懷有愛護之心!”
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天下萬民都是他的子孫,無論是身居高位的重臣,還是流落街頭的乞丐,他都是在意的,不過是程度深淺而已。
此刻見蘇洛如此心善,越皇自然是高興。
不過高興之後,又有些憂慮浮上心頭。
沈叢察言觀色,緩緩道:“陛下,微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你說!”
“其實據微臣瞭解,每次科考,都會有不少的寒門子弟,他們出身低微也沒什麼積蓄,這一路上鄴城,加上住宿飲食,就算掏空一個窮人家的家底都不夠。也有些就跟胡舉人和吳舉人一樣,出了點意外,導致生活落魄,可他們都是國家的棟樑,能考中舉人,就足以證明他們是佼佼者,最優秀的那波人能留下人為朝廷所用!可被淘汰的這些,也有他們的用處!”
“咱們需要他們回鄉去府學鄉學這些地方傳播知識,教書育人,這樣才能保證人才的代代不惜。微臣斗膽,覺得,對於這些舉人,朝廷應該給與更多的關懷……”
這番話,可算得上說道了越皇的點子上。
他剛才在考慮的就是這個問題,聽到沈叢這麼說,他追問道:“那沈愛卿覺得,朝廷該如何做?”
“其實也不需要做太多!”沈叢早已想好,此刻娓娓道來,“只要為這些舉人登記造冊,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知道他們如今在鄴城的住處,隔一段時間便去走訪。若是實在有困難,便由朝廷接濟一二,若是自己能度過,那朝廷便可以撒手不管!”
“不過因為這件事涉及到銀子,為了防止貪墨和勾結的情況出現,朝廷的接濟不能是無償的,舉人們需要寫下欠條,等到科考結束後,回鄉之後要將這筆銀子還上!”
越皇蹙眉:“與他們計較這些,是否不好?”
“陛下,舉人們從小都只讀聖賢書,對世間疾苦了解不多。這麼做,一來是讓他們知道,銀子不是平白掉下來的,二來也是要提醒他們節儉,不能因為是朝廷救濟,就能放縱浪費。再者,也是避免貪墨。每個人品行不同,若是真的碰上那些心性不好的,藉機裡應外合,損失的是朝廷的銀子,這些可都是百姓辛辛苦苦繳納上來的。不僅是浪費百姓心血,更是會滋長不好的風氣!”
越皇聽得點點頭,指著沈叢笑:“不愧是商賈出身,一談到銀子就頭頭是道!”
沈叢訕訕笑了笑:“陛下莫不如說我見錢眼開!”
“這是好事!你說的對,國庫裡的銀子是百姓們節衣縮食繳納的,若是真的落在那些貪官汙吏,品行不端的人手裡,才真叫人生氣又寒心,防範於未然是好的!”
“這種差事,想必交給別人都不願意,既然是你提議的,那以後便由你來負責!”
沈叢……
這一點他沒有想到啊!
這不應該是戶部或者是吏部又或者是京兆尹的活計嗎?
突然有一種挖個坑給自己跳的感覺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