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的世家子們還在心裡直納悶,瞧謝將軍這話說的,就好像他是寒門出身似的。
與此同時,把守朝廷最北面邊境的帶兵大將軍,也就是皇后娘娘的那位親弟弟也正在罵人道:
“你這裡面裹著啥呢,啊?你到底是來享福的還是來保家衛國的。你還敢穿貂來,你咋不在城門外搭鋪熱炕呢。”
“軍法處置,五十鞭。”
畢竟當年,朱興德將軍就是這麼收拾他的。
抽了他五十鞭,差些當場收走他半條命,打那之後,使得他做下見貂皮就發憷的毛病。
皇后娘娘的弟弟想起這茬,忽然心生感慨。
他咧嘴笑了笑,時間過的可真快啊。
他望著京城方向心想:
朱頭兒,你可能萬萬也猜不到,離開虎賁營後,我竟然最是想念您。
每次征戰完,發現自己還活著時,尤甚。
——
許多許多年後。
遊寒縣書院。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此時正在講臺上說道:
“不日後,在座的諸位即將要下場科舉。
這最後一課,我不再授業,打算傳道育人,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個關於,從我們遊寒縣走出去的百年望族的故事。”
老人說到這裡笑了笑,“看看,我這裡才起個頭,你們在下面就能道出姓氏。沒錯,我今日要講的就是宣宗時期左家人的故事。”
老先生告訴下面的學子們,在宣宗時期,遊寒縣那時只是個村,後來才變成鎮。
再到如今,這裡成為人口眾多的大縣。
而在遊寒村原址面朝寒山的方向,大家或許只知那裡有個左家廟宇,百年間香火不斷。
後人有去左家廟宇求子的,有去求姻緣的,但其實那裡歷經數年還立著一座碑,坐落於寒山懸崖峭壁之下,碑上刻有四字:酒灑河山。
這四字就是由左家探花郎出身的小女婿,後高居宰相之位的羅峻熙親筆鐫刻。
“說起這位青史留名的羅相,我知道在座的各位滿是驕傲和自豪之情。
因為想必你們聽過傳言,說咱們這遊寒縣書院的許多珍貴書籍,都來自於那位羅大人捐贈。
但我今日不得不站出來澄清一句,並不是的。
據我所知,目下我們書院的書籍,只剩下一本是出自羅相贈與,還被咱們山長束之高閣,誰都不讓看,說那是鎮館之寶。甚至整個州府,整個咱們北方地域的書院全加在一起,羅相留給後人的真跡,也不會超過三本。
且三本聽說還都是農書。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還要那麼傳啊,這就要提:傳承二字。”
老先生說到這裡,面露動容:
“最開始,羅相在考取探花功名後,只是位在翰林院任職的羅大人。
羅大人深知咱們這偏遠地方想要讀到好書,想要讓更多的人能讀得起書,極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