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獨立團每個月可以拿出來一千噸炸藥。
但依舊不夠用。
根據地的公路建設,需要消耗大量炸彈,戰鬥也需要消耗大量炸彈。
於是從去年十月份開始,總部就組織人手,建設了這個炸彈廠,一來是滿足根據地炸藥需求,而來是培訓技術工人。
得益於先進的製造工藝,得益於充足的資金,以及有技術顧問,經過半年的發展,炸藥廠已經在上個月正式投產,工廠工人三千人,月產桐油炸藥兩百噸。
還能生產給木材刷的精煉桐油,無異味,儲存時間久,色澤鮮亮,每月可生產九百噸——其實後者才是炸藥廠的主要產出。
李雲龍搞來的大量木材,優質木材,根據地的建設狂潮,促使了大量傢俱需求,自然對精煉桐油有極大的需求。
至於桐油炸藥,由於效果不如黃色炸藥。
冀南地區的炸藥廠被鬼子摧毀後,李雲龍搞來的新的炸藥工廠機器裝置,以及技術資料——是一個最大月產有一萬噸的炸藥廠。
順帶還能每個月生產兩萬噸化肥。
總部計劃縮減桐油炸藥產量,從而提高精煉桐油的產量,一來,促進根據地經濟發展,二來,為即將到來的炸藥廠,訓練培訓高階技術工人。
上級的計劃。
這個炸藥廠,是優先工廠,集中力量組建的。
一來是,部隊需要炸藥,用於生產炮彈,建設公路。
二來,根據地需要化肥,不然總不能依靠別人的糧食,根據地需要有糧食自給自足的能力,所以新炸藥廠要配合南泥灣的大生產運動,建造屬於根據地的糧倉。
“廠長。”
就在水腰子炸藥廠廠長心裡尋思著,去哪裡弄點人才回來的時候。
新的炸藥廠,對人才需求極大。
一個通訊幹事跑步過來,交給廠長一份電報。
“裝三噸炸藥,交給運輸隊?”
看到總部命令,廠長眉頭一皺。
桐油炸藥效果不佳,要三噸幹嘛?
不過廠長雖然心裡疑惑,但也立刻組織人手打包裝運炸藥,兩個小時後,三噸炸藥就被打包完畢,交給運輸隊運往楊村機場。
···
楊村。
太嶽根據地,後勤中心辦公室。
“政委。”
“這是新一批軍裝。”
趙剛坐在辦公室內,看著幹事遞過來的物資清單,點了點頭。
雖然後勤中心主要負責人是趙剛,但來人是獨立團後勤部的,所以習慣性叫趙剛政委。
“一共三十萬套。”
來人彙報道。
“三十萬套。”
聽到數字,趙剛忍不住笑了笑。
雖然根據地有被服廠,但由於技術原因,製造出來的軍裝,軍鞋,軍帽,被子,距離陸老闆的差遠了。
質量簡直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