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卷一 活死人報仇 第26章 羊角山往事(上)

楊六郎詢問呂玄武道士人性惡的問題,不敢講念起原由。

楊六郎就是一人獨處,也不敢翻檢那段往事。因為他一時激憤衝動,害死了十二個楊家同齡兄弟,僅剩他一人獨活。

都是十七八歲的楊家好兒郎,還未吃過西北的風沙,未上過西北戰場,未砍過北庭人或李夏人的腦袋,便夭折了,這輩子不值,窩囊!

那年楊六郎十七歲,自梁門當街殺人之後,被困在家中三年不得自由。

恰逢西北來信,楊六郎等了幾日,收集完畢楊氏各脈各房欲寄往西北的家書,打了個包獄,同十二個踴踴躍躍的同齡兄弟,買馬買鞍,齊刷刷提著十三杆長槍,意氣風發,如脫籠野獸,一路往西北投軍。

沿用千多年的周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可以責成人之事。

老楊家就一窩子不讀書的武夫糙漢,講究個屁禮不可廢。楊家帶把的,大多等不到頭髮花白便早早死在西北,連馬革裹屍還都免了,兒孫們那個不是年輕輕還沒嘗過娘們滋味,就爭先恐後往西北送死?

一百七十年來,楊家便是如此前赴後繼,還能生生不息。張夫子曾調侃說,老楊家的男人,提槍打仗和耕地播種的本事,都是世間罕敵。

——————————

郭城驛外一百四十里的青羊鎮是一個籍籍無名的西北小鎮,因羊角山而得名。若從高空俯瞰,青羊鎮便如舊唐官道在無邊的茫茫大漠裡結 出的幾個綠瓜之一。

前朝大唐經營西域,修西北官道至嘉峪關,彼時西北諸胡雌伏,唐官道便取直從大漠中穿過,連線了若干處綠洲以供路途補給,縮短了許多路程。後來五代混亂,西北廢棄,待大頌從頭收拾舊山河時,景況比盛唐差了不少,於是另揀選了一條人口聚居依山而走的路線另設官道,雖然七繞八彎長了不少路程,但安全多了。唐官道便這樣荒廢在歲月光陰長河裡。

楊六郎一行人自東往西,櫛風沐雨,急行軍氣勢如虹,才十幾日,便出了郭城驛。十幾個少年膽大包天,但舍了新官道而走捷徑舊官道,兩日間到了羊角山下的青羊鎮。

青羊鎮雖是膏腴綠州,但舊官道廢棄,沒了外來生機源源不斷注入,青羊鎮吃慣米麵穿慣綢緞的百姓,只能守著牛羊瓜果,過著如塞外胡羯一般渾身羶腥的無奈生活。

青羊鎮沒有客棧旅館,老楊家的孩子們便花了些銀子,跟當地老百姓買了吃食,正打算吃飽喝足後,尋個避風的地頭倒頭大睡又對付一個晚上。可天不遂人願,那個一臉鐵青的鄉保陳百福,毫不客氣給這幫年輕的外鄉人,下了逐客令。

十幾個火氣充足的小夥子,那受得了陳百福這半百老頭的推推搡搡罵罵咧咧,發起狠來,把老頭圍了起來,一個個擼起袖子,準備痛毆一頓。這時,只見鎮上另外幾個老頭,帶著好些個老孃們,個個手持棍棒木耙,氣勢洶洶趕來救援他的鄉保。

正當雙方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一個半大小夥子上氣不接下氣趕來,叭的一聲,乾脆利索跪在楊家人的面前,磕頭如搗蒜,把事件的來龍去脈和盤托出。

這名與楊六郎年紀相仿的半大小子就是鄉保的兒子陳濟九。原來鄉保陳百福並非有意刁難楊家眾人,實際是出於善心,要救楊家眾人的性命呢。

羊角鎮邊上的羊角山實際是一個匪賊老巢。因山勢陡峭,四面壁立,只有一條上山的窄路,山上羊角峰如同羊角朝天,在頂上能俯瞰四方,剛才必定已有匪賊在山上看到楊家人途經此地,如不再趕快離開,一兩個時辰,羊角山上匪徒下山來,楊家年輕人便要全部喪命於此。

楊家年輕人們聽了,哈哈大笑,不僅不心驚著急,反而找來井水,解鞍刷馬,然後找處樹蔭席地而坐吃喝了起來,看這架勢,是要等盜賊送上門來的意思。

鄉保陳百福和一干老頭子老孃們心中大急,苦口婆心地苦勸孩子們趕快逃命。陳鄉保這半百老頭口話歹話說了一籮筐,見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外鄉小子不為所動,跺著腳都快急哭了。

果然,剛過一個時辰,羊角山上便下來了三四十號婁羅,由一個滿面橫肉的領著,個個手持鋼刀梭鏢,凶神惡煞把楊家眾人圍住,要做那殺人越貨的勾當。

楊六郎當時只道是一些走投無路做了在綠林剪徑的流民。這些流民一般無甚大惡,只是搶些錢財過日子而已。楊六郎幾個便倒持槍柄,把一杆大槍當哨棒使,揍得幾十號婁羅面青鼻腫門牙折,那個帶頭的,也只是敲斷了一隻手腕,便通通放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