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六郎本以為這也算為當地除了一害,陳鄉保等幾個老傢伙怎麼也得涕淚並下感謝一番吧。誰知,陳鄉保領著幾個老傢伙的確是痛哭流涕拉著楊家小子們不撒手,但不是感謝他們,而是真不能放他們走。放他們走了,這個鎮子,必定被羊角山上的匪賊屠殺得雞犬不留,留著向匪賊交代,或許還有一絲活路。
陳老頭一邊扯著楊六郎,一邊忍不住絮絮叨叨地講羊角山匪賊的厲害。
羊角山因為山勢陡峭,只有一條上山的窄路,且在峰頂上能俯瞰四方,十年前,被一夥馬賊佔山為巢。這夥馬賊不僅為害青羊鎮,還神出鬼滅,屠掠方圓幾百裡範圍內的各處綠洲,甚至殺入郭城驛,搶過塞內州縣。青羊鎮內的青壯男子女子,不是被馬賊們殺害或搶去山上折磨死了,就是背井離鄉逃生去了,只有一些眷戀故鄉的老頭子老孃們,在這大好綠洲裡費力等死。
這夥馬賊憑著地勢之利,根本不用費心去與官家打交道,偵察到小股官兵來剿,就據山而守,尋到官兵的疏忽,便從山壁上縋下來,偷襲官兵後方,上下夾擊,把官兵輕易給滅了。一旦偵察到大隊官兵來剿,就化整為零,散入四周茫茫大漠裡,官兵一退,再捲土重來。所以,前幾年官兵屢剿屢敗,然後乾脆不浪費糧餉,反正只不要過郭城驛,對於廟堂來講,就是無關痛癢,便看著這股馬賊漸漸坐大為患。
楊六郎聽了陳鄉保的話,一陣陣頭大。看著陳鄉保等一張張飽經風霜的絕望老臉,哥們幾個一嘀咕,心一橫,便打定主意仿那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做一回英雄,也正好十三個哥們,一起殺上羊角山,滅了這幫馬賊,真真切切為民除害一回。
潘太師不是講過嘛,守土未必西北,百姓安居處即是吾夢鄉。
陳鄉保幾個老頭子老孃們一聽這十幾個瘋孩子要攻打羊角山,目瞪口呆了半天,然後趕緊放手,到處找棍子攆人。都是爹孃生的孩子,憑啥讓十幾個毛孩子替老傢伙們送死?
老傢伙們邊打邊哭邊推,求孩子們滾得遠遠的。楊家十幾個孩子不逃也不閃,任由老傢伙的棍子抽在身上,就當是爹孃打的罷了。
——————————
楊家孩子們整馬提槍,望著羊角山上山路口奔來,正好撞上山上馬賊衝下來,楊六郎一馬當先,一杆大槍氣勢如龍,馬賊丟下十幾具屍體,掉頭往山上退去。
羊角山上山之路真是險窄,沿著山背脊鑿階而成,寬不過兩尺,兩側便是懸崖峭壁,摔下去肯定屍骸不全。楊六郎等只能下馬徒步仰攻上山。
到了半山“一道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馬賊們把鐵柵放下,在裡面放箭,一旦靠近便用長槊直捅。
十三個楊家兒郎,一起攻到一道閘,都沒有損傷。到了一道閘前,一不留心,被弓箭射倒兩人,靠近鐵柵,又被長槊捅倒四人。楊六郎滿眼血紅,卻又如籠中困獸,毫無辦法,一邊無法破門,一邊眼睜睜看著兄弟流血嚥氣。
一個靈醒的,飛奔下山解了幾副馬鞍帶上來,權當盾牌,護住胸腹要害處,勉強抵住長槊攢捅,三個人死命在前面頂著,全身手腳四肢,全被捅成蜂窩,為楊六郎贏得了機會,幾經努力,用大槍撬落鐵柵。
入得一道閘,楊家十三個兒郎,站著的只有四人。
四人一路仰攻至山頂時,便只剩楊六郎一人一槍了。
這幫馬賊,的確名不虛傳,除了那些不堪一擊的婁羅外,二三十號扎手的,身手功夫的路數,五化八門,刀槍劍戟,樣樣齊全,上中下三路,全面開花。
上到山頂時,楊六郎已經全身掛彩,大槍也砸斷了兩次,手中所握的,是其他兄弟的槍械,也不顧得趁手不趁手。
楊六郎被最後二十幾個馬賊圍困,手上的武器不是槍,而是一把搶來的大刀。楊六郎在天波俯中不習刀劍,去大梁城內兵校場跟那幫禁軍兵油子廝混時,也鄙視刀劍,認為刀是下等步卒才用的兵器。
想不到,最後的面臨生死關頭,就一把鐵刀相伴了。
人到生死關頭,哪裡還管什麼武器,能殺人就好,能自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