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穿成廢太子寵妾以後 第115節

韃靼陸陸續續糾集了將近八萬兵力,這麼大陣仗,不可能什麼好處都沒撈著就灰溜溜地回去。他們跋山涉水到了大慶的邊界,拼死也會咬一塊肉帶回去。

換句話說,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不打個你死我活是不可能結束的。

蕭衍行被困在了西北,暫時不能離開。所有的事情只能透過書信往來。他深夜偶爾需要通宵達旦,每每翻看著蕭宅那邊的來信都要罵上兩句:“懶骨頭。”

韓燁經常聽他罵,實在是好奇。

雖說他這舅甥的名頭不那麼正,但軍營帶著操練幾年,蕭衍行這人他還是知曉的。就蕭衍行這等多說一個字都嫌累的性子,到底誰這麼有本事激得他隔三差五的罵一回。

莫遂默默地咧了咧嘴角,高深莫測地看向營帳內:“不可說,不可說。”

韓燁沒好氣地拍了莫遂後腦勺一巴掌,抱著佩刀轉身離開。

莫遂捂著後腦勺嘀咕了一嘴,默默地回了營帳。

……

西北邊境戰況激烈,死傷嚴重,京城那邊自然也很快收到了戰報。

不過京城在邊境的千里之外,不管外面打翻天,京城該歌舞昇平還是歌舞昇平。哪怕戰報一疊一疊地往尚書檯送,京城的這些人緊迫程度自然不能跟西北邊境比。對於黃秋玉連發急報,要求的增加糧草和軍用物資的供給和戰死將士的撫卹餉銀,朝堂上的官員們意見各不相同。

有些人認為黃秋玉獅子大開口,指責黃秋玉無能。舉例稱,當初韓家鎮守邊境就從未有過如此大的損傷。造成這樣慘烈的死傷數目,黃秋玉應當承擔損失和責任。

另一方則認為,此時不是追究誰是誰非的時候,應當以大慶邊境安危為重。先撥款支援,再論主將失職與否。朝堂上下甚至還為這事兒扯了小半個月的皮。戶部以去歲江南賑災耗費巨大,如今拿不出糧餉為由推三阻四。

有憂心西北邊境戰況的官員為此事據理力爭,與這些事不關己的官員隔三差五地一通唇槍舌劍。

皇帝被他們吵的頭疼,便各打五十大板。

戰事如何能糊弄?沒有糧草和甲冑,駐軍們又如何能守住西北?

這事兒是能各打五十大板解決的麼?西北要塞關乎大慶的安穩,必須得慎重。畢竟若西北邊境當真失守,韃靼舉兵南下,衝入關內,後悔可來不及。

一時間朝堂內外,都議論紛紛。

皇帝自然也知曉嚴重性,但刀子還沒砍到臉上,總覺得沒那麼嚴重。再來,戰報送到京城除了彙報戰況以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求軍備物資和增兵支援。

撥款,朝廷是有那麼點困難的。

說起來,這些年大慶大大小小的災禍接二連三,賑災要錢,打仗要錢,修水利也要錢,國庫便是再充盈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何況去歲江南水患,死傷上千人。戶部為了給太子蕭承煥擦屁股,又一次大出血撥款修河道,安撫災民,確實是拿不出錢。

朝堂上為了這事吵的不可開交。

糧草是務必得運送去西北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所有人的共識。就是如今這個銀子該怎麼拿,從誰那裡拿,就是個十分難解決的問題了。

國庫空虛,他們總不能變出銀子來吧?去歲江南還遭了洪災,魚米之鄉都沒糧了,朝廷是真的窮。

顧斐默默站在右側的末端,豎著耳朵聽前頭的大人們各執一詞,眉頭慢慢地擰起來。

他一個五品修撰,這個場合還沒有他說話的地方。哪怕心中有不同的意見,也只能木著一張臉聽從上面人的指示。不過眼睜睜見這群人吵了快一個月還沒有結果,他的心中不由的憋了一股悶氣。

當日下朝後,他沒著急回去,秘密去了楊侍郎的府上。

禮部侍郎楊茳是蕭衍行的人,顧斐是知道的。雖說蕭衍行那邊沒有給過他準確的名單,但憑藉上輩子的記憶,顧斐清楚如今朝堂上有不少人是站在蕭衍行這一邊的。他今兒會去楊家拜訪,也是打著事先跟楊茳接觸解除,詢問一下蕭衍行那邊怎麼解決軍備的問題。

事實上,楊家確實正在為軍資之事發愁。

西北要塞戰事突起,打了個措手不及。蕭衍行那邊還沒來得及給京城來信,自然也就沒什麼指示。但這些廢太子黨也知曉問題的嚴重性,提前在商議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西北等閒要固守的,畢竟蕭衍行人就在那邊,一旦有事,廢太子首當其衝。

若是韃靼人上了太子性命,這可是要關乎大慶的未來。

楊家的書房聚集了一批人,跟在朝堂上一樣愁眉不展。一群人商議了許久日,未果。

顧斐端坐在其中,沉思了許久,提出讓各大世家捐贈財物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