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6章:煙燻雞肉(中)

煙燻之法,其實不論中外,自古有之。只是最早出現這種食物加工方法,並不是烹製食物,而是為了延長食物的保質期。

古代沒有冰箱,人類透過抓獲或者捕撈獲得的肉類和魚類,一頓吃不完,很可能放置到第二天,蛋白質就會腐爛變質,變得無法再食用,造成了原本就非常珍貴的食物就這麼白白浪費掉了。

在人類還沒有廣泛使用鹽的時候,醃製儲存食物的方法也還沒有被廣泛使用。

古人抓到野獸,撈到魚類,在炊具都還沒有的時代,直接用最原始的鑽木取火的方式生一團火,將食物烤熟了食用。

吃不完的食物,便留在燃盡的柴堆的架子上。肉類或者魚類,就這樣持續接受著微火和煙燻,表層的蛋白質和脂肪慢慢焦化,反而讓內部的蛋白跟外界隔絕,延緩了蛋白質的氧化或發酵的變質過程。

人們就是這樣發現煙燻食物的方法,可以延長食物的保質期。到後來人們的食物種類越來越豐富,烹飪手法也越來越多樣。

而煙燻之法,逐漸從單純儲存食物的一種處理方案,變成了烹飪方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煙燻之後的肉類或魚類那種獨特的味道。

直到像宋代這樣食物相對豐富的年代,煙燻法就變成了一種獨特的烹飪手段,逐漸獲得人們的喜愛。

而不同的廚子們,也透過自己的不斷試驗和革新,創立了具有個人特色的烹飪手法。

楊懷仁便覺得像悟能老和尚這樣的人,或許他不是專業的廚子,但是可能他對煙燻法做出來肉類或魚類情有獨鍾,才有了獨特的見解。

而楊懷仁本身,是學過煙燻法這種烹飪手法的,而且後世的這種方法,可以說集歷史諸多同類方法之所長。

抓雞的事情,楊懷仁覺得自己年輕,本想他來動手的,老和尚卻擺擺手示意他坐著別動,讓他來。

之間老和尚在地上扒拉了幾下,揀了一塊豆子大小的小碎石,接著站起身來,拍拍屁股上的土,走到了籬笆邊上。

莊子裡養了不少雞,大都是在在後山上就這樣散養的,白天雞自己就出來跑到山上找食,天黑了又非常遵守紀律似的回到雞窩裡去。

除了按照楊懷仁說的方法定期給雞喂一些摻雜了藥材或礦物質的飼料保證雞的健康之外,這些雞基本上都是吃野食長大的,也就相當於後世的走地雞,比單純圈養的雞口味上要好出不少。

一隻年輕健壯的公雞走到籬笆邊上,昂首挺胸,神態裡充滿了驕傲,扯了嗓子“嗷嗷”兩聲,便把其他幾隻也在這邊的雞趕地倉皇逃開了去。

確定自己獨佔了這一片區域,大公雞才開始低頭去找食,鉤子一樣的爪子在地上刨幾下,把泥土和小石塊刨到一邊,石頭下邊躲著一直小蟲被驚得開始四處亂竄。

大公雞晃動著腦袋,雞冠子都跟著一顫一顫的,似乎在瞄準,等預判好了小蟲逃跑的線路,它猛地啄了下去,堅硬的雞喙一下便把小蟲啄了個半死。

小蟲痛苦地原地翻滾,卻再也沒有能力逃跑了,大公雞這時才慢悠悠地下嘴把小蟲啄進了嘴裡,一伸脖子,囫圇個兒吞進了肚子裡。

籬笆這一邊的老和尚默默點了點頭,覺得這一隻年輕健壯的大公雞,正是製作煙燻雞肉最好的食材。

他閉上眼睛,嘴唇上下一張一合,也不知唸了什麼經文,算是超度了這隻大公雞,等睜開眼睛的時候,手上的那塊小碎石便架在了食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