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太祖皇帝陳橋兵變建立大宋以來,已經百餘年,這多麼多年裡產生了很多的皇族分支。
有些和皇帝這一支血緣近的,自然是還保有爵位,而一些旁支或者庶出的子孫,卻已經漸漸成了普通百姓了。
當然,按照當時的規矩,只要是皇族血脈,按例還能享有一些優惠,逢年過節皇帝封賞皇族成員的時候,他們也能分到一些好處。
但畢竟皇族子孫人數太多,上萬人分幾萬貫的賞賜,輪到那些旁支子孫,也就剩不下多少東西了。
儘管如此,皇族子孫還是非常擁護趙氏皇族的統治的,畢竟說到底還是一家人,沒有自家人不支援自家人的道理。
趙煦這一年來忽然對本族子弟恩遇有加,這種事不論內外臣子都不好說什麼,這是皇帝的家事,誰也插不上話。
不過趙煦這麼做,便讓朝堂上的眾臣聯想到一些東西。
恩遇本族子弟,是不是說皇帝對他的地位不放心呢?
所以他把本族子弟中的一些人才找出來出仕為官,就是為了穩固趙氏皇族的統治地位?
往武德軍裡安插了皇族的六十名有才華的後輩,楊懷仁覺得應該是趙煦想在軍中培養一批本族的子弟了。
這也許跟趙煦的經歷有關,經歷了高太后專權的八年之後,趙煦不得不早做防備,別人信不過,他的本族子弟還是能信得過的。
所以這一年來他見縫插針的往官場和軍隊裡安插本族子弟,就是為了更有效的控制這個國家。
基層的官場和軍隊中有了趙氏宗族,也算是對基層的一種監視。
想想趙煦這麼做,楊懷仁心裡肯定不爽,但連禁軍裡都安插了皇帝的人了,他一個武德軍,自然還不敢多有意見。
換一個角度,楊懷仁覺得這樣也好,皇族子弟們以前安逸慣了,來軍隊這個大熔爐裡熔鍊一番也不錯,如果能出上幾個人才,對大宋也沒有壞處。
不過楊懷仁可沒打算當大爺一樣養著他們,他們既然來了武德軍,聖旨裡也沒說一定要給他們安排什麼軍職,那麼楊懷仁打算讓他們從最底層計程車卒做起。
如果真有本事的,可以慢慢提拔他們,讓他們成為武德軍中的軍官,甚至是校尉和將軍。
但沒有本事的,就只能做一個大頭兵,不服氣也不怕,軍營裡不同其他地方,軍令比什麼都重要,不聽指揮的就按軍法處置,受不了苦的就讓他滾蛋。
這一點楊懷仁還是做得出來的,沒必要為了給皇帝面子,就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好湯。
旨意另一個奇怪的地方,便是說了讓楊懷仁去南邊示威,卻沒說具體日子,也沒說立即出兵的話,這就給了楊懷仁很大的自由度。
市舶司船廠每隔幾天都會有造船的進度表彙報到楊懷仁這裡來,按照現在的進度,還有一個月才能把原計劃裡的戰船全部打造完成,所以楊懷仁也計劃在一個月後誓師出兵。
這個計劃楊懷仁也如實上奏皇帝知道,讓趙煦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