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6章:聚軍鼓(上)

吳大人陷入了深思,楊懷仁的話說的很明白了,他要是繼續在賬目的問題上斤斤計較,就有點不識抬舉了。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一點吳蔚是認可的,他確實才到軍中不久,很多是還沒弄明白,他願意聽楊懷仁的,過段時間看看再說。

當然,如果武德軍中真的有不對的地方,他也不會因為要給楊懷仁面子就不說,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行為,要不然樞密院也不用用他來做監軍了。

黃公公早就知道楊懷仁說的是實在話,他一個閹人被派到軍中,自然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干涉主帥的軍務反而是自找不自在,他還不傻。

楊懷仁佯作打了個哈欠,吳大人和黃公公很識相,便各自告退離去。

楊懷仁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自言自語道,“希望這兩個人能不要對武德軍太過約束。”

宋朝的軍人就是被約束的太嚴了,才慢慢失去了本來的勇氣,漸漸紙醉金迷。

第二日一大清早,楊懷仁下令擂鼓升帳。

軍營裡傳來聚軍鼓的厚重聲音,不管是還沒起的還是在做別的事情的,都知道聚軍鼓響起是意味著什麼。

這是要打仗了。

將士們做了近一年的準備,這一年裡訓練的不可謂不苦,為的就是披甲出征的一天。

不管是誰,這一刻都必須放下手上的事情,換上整齊的衣甲,拿上武器,去主帥的大帳外集合。

三通聚軍鼓過,沒到的人那就是違抗軍令了,主帥是有權力砍了他們的腦袋的。

大營裡很快忙碌起來,隊正和營官們呵斥著自己的部下抓緊時間,等整隊完畢,立即向常州城外的中軍大帳出發。

將士們如今每日跑慣了兩次的負重五公里越野,早已經習以為常,即便身穿甲冑手持武器,也不會太過拖沓。

半個時辰之後,第二通聚軍鼓又響起,集結中的各營官將軍都不敢怠慢,催促將士們加快了步伐。

常州城內的百姓,哪裡經歷過這種事情,一大早天剛朦朦亮就響了兩通鼓了,不斷有傳令的斥候策馬從城外的沿牆道賓士而過,嚇得一大早趕著進城的小販們匆忙讓開了道路。

傳令的斥候是去巡營的,就是看看誰還沒有出發去中軍大帳前集合,若是有人聽了聚軍鼓無動於衷,自然要呵斥一番,告訴他們事情的嚴重性。

武德軍裡自然還沒有膽大包天到把聚軍鼓當做耳旁風之人,但此時常州城內的一家青樓裡,趙毗卻剛剛和一個粉頭覆雨翻雲完畢,身子累得一點兒也不想動彈。

趙毗便是皇帝派到武德軍裡來的六十名皇族子弟之意,雖然他是旁支子弟,但論起來的話,他還是趙煦這位皇帝的遠房堂叔。

本來像趙毗這樣人,在京城裡也是個有頭有臉的公子哥兒,雖然因為不是嫡出,沒法繼承老爹的爵位,但因為沒有分出去單過,所以也並不缺錢。

和別的皇族子弟有些不同的是,趙毗是趙氏皇族裡少有的喜歡習武的人,人生的也高大威猛,和文質彬彬的其他子弟有明顯的不同。

趙煦或許就是看中了他這一點,才把他從京城派到了武德軍裡來,如果皇室中能培養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來,對皇權穩固的作用那是不用多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