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炮這樣大型的火器很難大量製造,但中小型的火器還是可以大量運用的。
就比如手榴彈。這個名字是楊懷仁起的,叫起來方便,也順嘴,不過東西到了將士們手裡,將士們又給手榴彈起了個比較高大上的名字,叫霹靂雷火彈。
霹靂雷火彈在大宋早就有了,不過和現在的手榴彈不是一碼事,它是用彈射的方式發射的一種炸藥彈,原理上都是和現在裝備的大炮類似。
不過武德軍裡裝備的大炮,是用火藥爆炸的威力把炸彈發射出去的,自然比古老的彈射方式攻擊距離遠了不少。
而手榴彈就相對簡單了,和後世的手榴彈設計上類似,一個鐵皮容器裡裝滿了火藥和鐵蒺藜的混合物,然後用特殊的助燃劑引發榴彈爆炸。
鐵皮容器上固定一塊木質的手柄,這樣將士們投擲起來更加方便,機關是一根引線。
木質手柄的中間鑽一條細長的孔,引線在木質手柄的一端,用鐵皮扣固定作為保險,另一端連結和火藥隔開的助燃劑。
使用的時候,把保險扣取下來,拉下引線,便啟動了手榴彈的爆炸程式,等助燃劑流入前端的火藥之中,只消片刻工夫之後便會爆炸。
在控制拉引線和爆炸的時間間隔上,用大量的試驗來保障手榴彈的安全時間,基本固定在了十秒鐘。
手榴彈的投擲距離在五十步左右,大約四十米的距離,將士們經過一定的訓練之後,基本都能做到這一點。
還有些力氣大的,投擲技巧好的將士,可以把手榴彈投擲到更遠,甚至能達到近百步的距離。
這樣的好手,被將領挑選出來作為投擲手榴彈的教官,將來會直接升級為榴彈隊的隊長來使用。
有了這些好手,也為手榴彈在武德軍中普及起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當然手榴彈還是危險的,平時也不會發給將士們隨身攜帶,訓練也是用按照同等大小和重量仿製的訓練彈,只有在開戰之前才會把實彈發放到將士們手中。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武德軍中對於火器使用的紀律問題了。
正因為火器太危險,不論是炮彈還是手榴彈,放在軍營裡太危險,流到外邊去就更危險,所以楊懷仁讓軍中將領和參軍等集思廣益,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
既然如今軍中有了監軍了,這件事就交給吳大人和黃公公去辦,楊懷仁也好把自己摘出去,也落得清心。
當初皇帝限制火器的研發和使用,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東西落在正義的人手裡,自然會有正面和積極的作用。
但如果落在別有用心,或者有野心的人手裡,天下百姓便免不了遭受一場大劫難了。
火藥被當做武器,被看成人類的進步,也被看成是人類災難的源頭之一。
人類從莽荒時代進化到現在,一定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幻想的,也充滿了求知慾去探索任何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