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0章:新火器

但當像火藥一樣超出人力範疇的巨大力量被人類所掌握,人類文明的進步必然會出現一些波折。

進步和毀滅,會同時出現在歷史的程序當中。

對皇帝這樣的統治者來說,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類似的神秘的力量,他對於任何他控制不了的東西,都會從心底裡感到一種恐懼。

所以統治者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封鎖這種進步,和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及中世紀末羅馬教廷燒死布魯諾不同,他們禁錮的人們的思想。

而宋朝皇帝禁止火藥的使用,是禁錮人們的思想同時,也進一步禁制了人們的行為。

但歷史的進步從來都不會因為小部分當權者的禁制而故步不前,否則你就會淪為落後者。

中國在春秋時候就有火藥使用的記載了,可到了近代,卻是西方人利用火藥的特性製造出了先進的火器,反回頭來侵略中國。

所以說禁是沒有用的,而是要把強大的力量自己首先鑽研,然後並應用,然後制定一套合理的規矩來限制它,以免被其所傷,這才是利用強大力量的正道。

楊懷仁自然知道集思廣益的道理,所以他只是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建議,剩下的具體細節,讓吳大人這位老學究帶著軍中的參軍去議就好了。

關鍵就是如何造,如何用,用完了之後要如何收回來,以及絕對不能外流。

外流的問題楊懷仁還不算擔心,火藥在宋代並不是什麼秘密,很多製造煙花鞭炮的匠人都知道如何配置火藥。

關鍵是武德軍所用的火藥,是配比更科學,純度也更高的一種,這種火爆爆炸威力大,絕不是普通製造煙花的土製火藥可以比擬的。

研製武器用的火藥,可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到的,學院裡先生們的科研加上像王大炮一樣的火藥工匠們的製作經驗,又經過了無數次論證和試驗,才有了眼下的產物。

而手榴彈和大炮的製造,看上去東西好像很粗糙很簡單,但也絕不是普通人想造就能造出來的,這也是許多人匯聚在一起智慧碰撞和融合後的結果。

當然,楊懷仁也是憑藉他後世的某些見識,提供了一個最終形態的假設,也為研製和製造的過程提供了方向,也簡化了某些步驟。

火藥配方,大炮的炮身鑄造材料和鑄造技術,以及手榴彈的設計,這些都是掌握在楊懷仁手中,所以他不擔心會溜出去。

就算流出去一件兩件的成品,別人想要仿造,恐怕也非常困難。

楊懷仁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也試著讓工匠給他做了一把手持的銃槍,自然也沒法跟真正的手槍相比,只能發射兩次,換彈就非常麻煩。

不過兩發也夠了,本來也是因為要出征,楊懷仁為了防止特別意外的情況才打造了這麼一把手銃,也不會輕易拿出來用,貼身放著也是為了讓母親和老婆孩子安心而已。

眼下有了新式的戰船,也有了足夠的後勤補給,還有新式的火器這種超出了時代的大殺器,楊懷仁對這次南下交趾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信心。